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

罗玉

罗玉(沈阳市胸科医院110044)

【中图分类号】R5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84-02

【摘要】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2组患者均给予3HERZ/9HR方案抗结核治疗。结果治疗组引流量增多,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膜炎,改善胸膜粘连、肥厚及肺功能。

前言

近年,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结核性胸膜炎在临床上也很多见,常规治疗方法是抗结核治疗和抽液治疗,但常因各种原因延误诊断或因胸水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遗留不同程度的胸膜粘连、包裹,严重者导致肺功能减低和肺膨胀不全等不可逆改变[1]。严重的需要行胸膜剥脱手术治疗。我们发现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月入沈阳市胸科医院治疗的初治单纯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0例为研究对象,肺内均无病灶,无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精神病史,病程不超过8周。B超或CT证实胸膜粘连包裹,已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胸膜肥厚。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58岁;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8-60岁。2组在年龄、性别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3HERZ/9HR方案抗结核治疗,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2组均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并持续引流,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经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理盐水20ml,注入后闭管,要求病人变换体位,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12小时后开放引流管,隔日1次注入尿激酶。直至无胸水流出,并行B超检查,拔除引流管;对照组隔日向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以排除生理盐水对抽液总量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2组患者治疗前做胸部CT、B超检查及血小板、凝血六项测定。每周监测血小板、凝血六项,治疗后1、2个月做胸部CT检查,B超每3-5天1次,观察时间为2个月,每次放胸水后做常规及生化检查。

1.4疗效评定标准

经胸部CT和B超检查,显效: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无胸膜增厚及粘连;有效: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有轻度胸膜增厚和肋膈角粘连;无效:广泛胸膜增厚和粘连或包裹积液形成。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胸膜增厚和粘连情况

胸膜增厚和粘连:1组4例,2组10例,1组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胸膜增厚和粘连情况对比

注:P<0.05

2.2并发症的发生率

1组胸膜反应的发生率1例,2组为1例,1组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注:P>0.05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胸膜腔,导致机体超敏反应,引起的炎症性疾病。由于胸膜的炎症性病变,早期胸膜充血、肿胀、渗出液中含有纤维蛋白。国外研究发现在炎症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2-3],如不及时进行抗痨药物及消除胸腔积液、溶解纤维蛋白治疗,常致胸膜肥厚、粘连、包裹性胸水,以及肺叶复张不能,以致结核性脓胸、胸廓畸形等严重并发症。尽早彻底排净胸水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远期预后康复的重要举措。

胸膜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闭式引流,每次引流尽后注入尿激酶,手术创伤小,痛苦少,引流充分,避免了反复胸穿带来的损伤和疼痛,同时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亦明显下降[4]。而尿激酶是从健康人尿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可直接将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5],从而使渗出的纤维蛋白溶解,防止或减轻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形成。有报道[6-7]显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和胸腔抽液注药的基础上,胸腔内同时注入尿激酶,能明显减轻胸膜增厚、减少胸膜粘连的机会,尚未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患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未受影响。尿激酶不具有抗原性,故副作用很少,个别患者出现发热,可能与溶液中存在致热原有关。有1例出现血性胸水,考虑注入尿激酶后胸膜肥厚减轻,红细胞从血管渗出导致,是治疗有效的表现。

本实验表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在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用尿激酶在胸腔内灌注冲洗,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从而减少了对肺功能的损害,比传统的定期胸腔穿刺安全简便,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东,邓益群,张怀岭,等.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32-34.

[2]TALALAJJ,KOWALE,LevelofD-dimerandcomparisonwithcellcountinpleuraleffusionfromtubercolosisandneoplasms[J].PneumonolAlergolpol,1996,64(7-8):431-436.

[3]PHILIPJF,SIESSIMC,PHILIPJC,etal.Fibrinolyticandinflammatrogprocessesinpleuralsffusions[J].EurRespir,1995,8(8):1350-1356.

[4]亢锴,赵印印,丁敏,等.微创胸腔置管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8.

[5]陈新谦,全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7.

[6]余英姿,李文彬.胸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膜中增厚、粘连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64-65.

[7]黄炎明,谢灿茂,左万里.胸腔内注入人肝素或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3):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