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的药物应用

/ 2

妊娠期的药物应用

李云梅

李云梅(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医院163712)

【关键词】妊娠期药物应用

【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072-02

1阿片类镇痛药

1.1所有中枢作用的镇痛药都易通过胎盘,哌替啶是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在母体静注2min即在胎儿血中出现,6min后在母体和胎儿循环中达平衡。美沙酮的消除半衰期在胎儿(23h)较母体(3h)长,在消除期胎儿药物浓度可能超过母体(浓度)。尽管阿片类已使用几十年,目前没有关于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资料。然而应注意在子宫中与吗啡接触对胎儿的呼吸抑制。早已有报告表明吗啡对新生儿的呼吸抑制较哌替啶更明显,而其它镇痛药,若使用等效剂量时,未发现有差异[1]。关于新生儿呼吸抑制的问题,首先可用哌替啶取代吗啡,尔后是减少所有阿片类镇痛药的全身应用。最近阿片类的使用采用鞘内给药方法,并常与局麻药联合应用。用此种技术全身剂量较低,对胎儿或新生儿副作用较小。当分娩期间应用哌替啶时,可能出现高强性子宫收缩的副作用,而这种收缩作用在使用吗啡时未发现。当长时间使用时,所有阿片激动剂都可引起母体和胎儿不同程度的成瘾性,随后是新生儿出生后的停药症状。但仅在分娩期间使用阿片类时没有影响。

正在寻找作用强、不良反应少、不引起依赖性的阿片镇痛药。现已发现了许多药物,目前已用于不同指征。这些药物中某些药的优点可能是缺乏活性代谢物,对阿片受体亚型有选择性作用或具有阿片受体部分激动活性,但应该预料到在分娩妇女给这些药物后,新生儿可出现类似上述哌替啶的不良反应。当评价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时,应记住这些药用于妊娠的最初3个月期间较用吗啡和哌替啶的经验很少,而在妊娠后期应用经验更少。下列镇痛药在妊娠后期使用治疗剂量时是安全的:阿芬他尼,阿法罗定,阿尼利定,布托啡诺,芬太尼,左啡诺,纳布啡,羟吗啡酮,喷他佐辛,非那佐辛和舒芬太尼。

1.2可待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镇痛药和镇咳药。胚胎和胎儿常可接触。一些研究认为此药与许多先天性畸形有关,然而没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所有或多数研究中没有观察到有关的躯体缺陷。看来可待因在妊娠期间使用药理剂量时是安全的,羟考酮和氢吗啡酮同样也是安全的[2]。

1.3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药,没有镇痛作用。常用于产前即刻给药对抗阿片激动剂引起的呼吸抑制。当对新生儿用适当剂量时,未出现已知的不良反应,但给予成瘾母亲和新生儿除外。在此种情况下,可引起新生儿急性戒断症状。给药后,应仔细观察新生儿,因为阿片激动剂的作用可能比拮抗剂更持久,导致再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

分娩期间给镇痛药或局麻药可能对新生儿有影响。这种作用是否可能持续超过出生后1d以上仍不清楚。另一方面处理与分娩有关的疼痛对母亲是极端敏感的。母亲应理解不适当使用可能有害的药物对后代的影响。因而在分娩的早期,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及权衡对妊娠妇女的可能利与弊是非常重要的。

2解热镇痛药

2.1醋氨酚是妊娠各阶段常用的镇痛或解热药。许多研究表明,当使用合适剂量时,未发现致畸或对胎儿的不良作用。过量的不良反应在妊娠期药物中毒部分讨论。

2.2阿司匹林用于妊娠期间的多种情况包括疼痛、炎症、妊娠引起的高血压、子痫先兆和子痫及保胎。水杨酸盐易通过胎盘并使胎儿总血浆浓度高于母体水平,这种差别与水杨酸盐能与胎儿血浆蛋白有更高的结合有关。但母体和胎儿总血浆浓度之间的差别看来并无任何临床意义。阿司匹林不引起妊娠最初3个月期的致畸作用,但在第三个3个月期特别是在分娩前应特别谨慎,阿司匹林干扰母体血小板血栓素A2的合成。若给足够高的阿司匹林剂量时,也干扰胎儿其它前列腺素合成,引起分娩时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低剂量阿司匹林(如40~150mg/d)可防止妊娠引起高血压、子痫和子痫先兆。虽然在许多研究中未发现阿司匹林对胎儿的不良反应,但对母亲是否有有益作用仍有可疑。

2.3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没有致畸作用。但NSAIDs通过胎盘并可能抑制胎儿环氧化酶。在妊娠后期,这种作用与一些功能性不良反应有关,如动脉导管的收缩,羊水过少损害肾功能、出血、延长分娩及出生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开放的动脉导管及肠炎等。在分娩前8周停用NSAIDs,这些不良反应多数可防止。子宫内导管收缩和羊水过少通常仅在长时间治疗后才见到,并且一旦停用NSAIDs能可逆性恢复。吲哚美辛作为产科用药的前瞻性研究未证明对新生儿有与吲哚美辛相关的不良反应。

3麻醉药

妊娠期间接触一般麻醉药是常见的,妊娠期间约2%妇女需要手术。而且麻醉药对工作在手术室的妊娠妇女是一种职业性损害。静脉麻醉药是亲脂性的分子,能自由通过胎盘,胎儿血浆浓度与母体类似。相反,神经肌肉阻滞剂如阿曲库铵和维库溴铵是带电荷的大分子,胎儿血浆浓度仅为母体浓度的10%。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妊娠早期使用一次麻醉药可引起胎体畸形。已证明氧化亚氮(N2O、笑气)是安全的,吸入性脂类恩氟烷和氟烷未发现与胚胎、胎儿有关的不良反应。同样静脉麻药硫喷妥、美索比妥和thiamylal也未发现对后代危险性有增加的作用。在分娩期间应用全麻药需要不同的考虑,因为胎儿的接触可能不导致畸形,但对新生儿可能产生抑制。全麻典型的是以静脉注射快速作用的药物如硫喷妥和美索比妥开始。这些药快速转运到胎儿,两药静脉注射后2~3min内达胎儿峰浓度,但胎儿脑内浓度并不高。胎儿的N2O浓度随连续给药不断增加,因而在分娩前应尽可能短时间的接触麻醉药。虽然挥发性液体如氟烷,恩氟烷和异氟烷与N2O合用麻醉可降低子宫张力和收缩,但这些药并不增加母亲失血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杜小莉,李大魁,金岩,李华;哌替啶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年05期

[2]查仲玲,张玉;药物利用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