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处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处理措施

杨琴慧

祥云县米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工作组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事业也上升大到一个新台阶。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关系着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因此应当加强重视。然而,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现状来看,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不利于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应当这些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困境;处理措施;研究

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关系着国内农业发展以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央一号文件曾明确指出,应当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将水资源管理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问题分析,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而且农田水利设施在农村灌溉以及农田灾情应对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因此新时期国内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则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1.1责任主体严重缺位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是集体;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来的体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着普遍的、较为严重的责任主体缺位现象。同时,地方部门与农民群众之间就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主体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实践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的法规、机制,以致于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不规范。从农民群众的视角来看,很多人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比如片面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与自己关心不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持消极的态度。据调查发现,就农田水利建设而言,很多人积极性不高,而且也缺乏可激励机制以及强有力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来讲,责任主体严重缺位,是新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困境,同时也是其他问题的根源。

1.2投入保障力度不够,机制不健全

随着农村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农民负担减轻、税收管理更加规范,这对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农业税费的取消,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匮乏,在缺乏相应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缺乏资金保障。从实践来看,村民“一事一议”制度的落实效果不佳,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缺口不断增大。目前来看,农田水利设施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的资金,基本上靠财政支出,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尚未形成完善的机制,依然处于摸索阶段,这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1.3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破损严重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期利用过程中,均以农民投入为主、政府财政补助为辅为投入管理制度。然而,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因长期水利工程建设不配套、或者标准较低,加之长年失修,维护,使得很多水利工程设施老化,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破损现象,以致于其功能锐减、总体利用率下降。对于部分地区而言,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而导致这些地区的农田难以及时灌溉、排涝,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据资料分析可知,目前国内大型的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已经不足百分之四十,工程报废、失效的占比也超过了26%。在该种情况下,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必将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恶化,最终将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粮食生产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应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情况而言,不之所以难以完全发挥其重要作用,最大的桎梏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即便建立了基本的水利设施,也会因资金短缺而影响日常的维护和管理,长期来看效果依然不够明显。针对该种情况,建议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既要保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又要使其能够持续稳定的得以管护。与此同时,政府及农业归口部门,还应当加大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也应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制度,通过制度的落实,来规范水利建设和运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健全的水利建设保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企业、相关机构的责任意识,将社会资金有效地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中来看。这一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手段和方法。第一,加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为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筹集资金;第二,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也当及时极反映情况,从而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申请充足的建设资金。第三,应当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技术、功能应用意识和能力,基于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制度的方法,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和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行为较为完善的应用和保障机制。

2.3强化基层管理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作用

在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正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水利工程基础建设和管理部门加强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所以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工作的指导。同时,通过加强自身建设,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组织和指导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发展和运维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而言,在强化组织引导过程中,还应当加强与农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以此来有效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展迅速,虽然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益处,但是水利基础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兴水利、加快农业水利建设,对于保证粮食安全生产、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的问题,我们应当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组织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玉.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解决途径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5(08).

[2]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2(01).

[3]严重君,谭正初,李赛君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湖南农业发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