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剧舞台表演程式及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论粤剧舞台表演程式及技巧

陆志鹏

佛山粤剧传习所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由人物形象、表演情节、场面、布景和音乐等共同组建成戏曲舞台这一综合艺术。在戏曲舞台上最重要的是要求演员能够饰演好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人物形象,其演员须具备相当高的表演技巧,在表演过程中演员所表达出栩栩如生的舞台人物形象,才能够使戏曲文化艺术绽放光彩。粤剧是戏剧的一种,有其独特的舞台表演程式和技巧,通过在多姿多彩的表演中,合理的使用其自身演绎技巧来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和风貌。

关键词:粤剧;作用;表演程式;技巧

粤剧是我国戏剧文化的精髓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文化。粤剧中的角色种类繁多,具体分为十大行当,不同的角色也应有其相对应的表演程式及技巧。戏剧源自于生活,都是通过艺术的美化、创新而成,为了能够让粤剧表演的曲尽其妙、动人心弦,粤剧演员需要针对各种各样的剧情、角色,将自己精湛的演绎技巧展示出来。

1.十大行当的表演程式和技巧

1.1旦行的地位和作用

程式在粤剧表演艺术当中是无处不在的,是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花旦在粤剧中是一名特别重要的角色,例如:《铁弓缘》当中的陈秀英、《小放牛》当中的村姑、《拾玉镯》当中的孙玉娇,尽管这些花旦在舞台上看似装扮相同,但是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因此每个角色都要求有各自相对应的个性化程式:《铁弓缘》中的陈秀英出自官宦家庭,之后家族衰落跟母亲靠经营茶馆为生,导致其任性的独立性格,在经过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之后学会了明辨善恶是非的能力,坚毅果敢、有胆识,对爱情表现出果断和坚决,她心系匡忠,运用了“大圆场、翻身”等武生的程式来表达对匡忠的情意。《小放牛》中的村姑则是另一种程式设计,天真浪漫的小女孩,在赶牛回家的路中,偶遇牧童小哥,两人打闹嬉戏,小跳、马鞭、原地翻身卧月、蹉步、后踢等都是小旦应有的表演程式。《拾玉镯》中的孙玉娇是一名深居简出的大小姐,经过严格的家庭管教,导致其性格温顺且拘谨,遇见意中人傅鹏面露羞涩,眼神下垂,用手巾遮挡自己的脸,表现出其拘束之态和羞色,通过穿针引线、喂养家畜、小圆场等程式设计展现小旦应有的纯朴、善良和天真【1】。另外粤剧中还有“罗伞女”等经典的小旦代表,在《六国大封相》中通过熟练的指法和身段表演,展现出彩旦的风趣、青衣的风韵。

1.2“须生”的地位和作用

“须生”即是老生,也有正生、胡子生等叫法,它既要求身、手、眼、步、法与其行当相符,又要求洪亮、具有风韵、情致的唱腔。粤剧中的须生基本上都是带三绺络腮胡子,根据胡子的颜色不同分为几类,黑色的称为“黑三”,灰色或花白色称为“黪三”,纯白色称为“白三”,还有一种是整片满口不分绺的则称为“满”,须生一般都是表情庄重的长者,通过“软硬功”来展示其唱功和人物的性格特点【1】。

1.3武打戏的表演程式和技巧

粤剧演员向来都能文能武,都有扎实的文武功基础,鲜为人知的演员能够用自己精湛的功夫技艺,用熟练的舞台架功和民间武术相结合,在舞台上表演出“真功夫”,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武艺超群,引得观众的大声喝彩,【1】。

粤剧中武戏也占据比较重要的一大部分,如《武松大闹狮子楼》、《三气周瑜》、《李忠卖武》、《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这些武剧中的演员出神入化、精深奥妙、超凡入圣的演技使得剧中人物栩栩如生。在这些粤剧武戏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值得欣赏、传承的表演技巧,打真军的演技、喷血、踢枪、等使观众激情高涨,还有利用道具的功夫,如扇子功,手帕功,耍旗等,还有一些团体合作的表演技巧,如一滚三飚、叠罗汉、滚龙、乱府,这些是具有独特审美特征的粤剧的精髓。【1】。

粤剧中十大行当种类繁多,每一个角色都能通过自身精湛的表演程式和技巧,把各种不同的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进行完美的演绎,为人类丰富的文化增添多样性和创造性。

2.锣鼓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和技巧

2.1锣鼓在粤剧中的地位

粤剧中的锣鼓是其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剧表演程式当中掌板主要起支撑作用,能够、指挥、贯穿、强化、引导人物和音乐,并使之结合成一体,演绎出总体节奏,突破人物在虚拟舞台上的境界,因此锣鼓在粤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2掌板敲击力学的技巧

掌板是一种打击乐器,原理是通过手腕发力,以手指转动控制鼓槌,在极其微妙的力的作用下达到平衡协调,再通过手臂影头技巧影响控制音色发音,这些技巧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累计,才能完美的控制好掌板的打击力度、节奏等。

2.3锣鼓在表演程式的作用

在开幕前,粤剧经常响起的便是锣鼓声,举例来说,听到节奏欢快、悦耳动听的小锣时,观众便可以知道这是喜剧型的剧目;如果开场就听到沉闷雄厚的大锣钹声,则表明了该剧是悲剧;如果是震耳欲聋的高边锣声或急速的京锣鼓声,表明该剧是十万火急、奋战激烈的,所以锣鼓在粤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声夺人、一锤定音可以形容锣鼓在粤剧中的重要性。声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的语言,粤剧中的锣鼓唱腔则是戏中人物的“语言”,借此人们可以了解到剧中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2】。

例一:一般演员在身段出场时念一段诗白,会“打引锣鼓”来烘托出演员内心的情绪动作,易结合诗白的句格气度。

例二:在梆子体系中的【中板】就包括【快中板】、【七字清】、【十字清】、【七字句中板】、【十字句中板】,为了配合唱法与速度的不同,所以用快、中、慢撞点锣鼓来烘托动作或接唱,也可以运用撞一、三、五、六点锣鼓来作板式开口接唱。

例三:演员以身段唱一句【滚花】,就分别用(五槌锣鼓)来衬托动作,结合【滚花】的上下句(上句用一槌锣鼓、下句用两槌锣鼓)。

在粤剧的表演程式当中,演员需要在唱腔方面下功夫来展示心声,而打击乐的强化运动来配合身段与武打,一名资深的锣鼓演奏者能够十分熟悉各行当的传统排场,还能学会灵活变动,通过剧情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武戏表演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3.有效的掌握粤剧唱功

唱功是戏曲表演中第一重要的表现手法,演唱过程中要求:“字清腔纯、叮板准确、以情带声、问字取音、以字生腔”。要以抒发所演绎人物的感情,把节奏、旋律、语气融为一体的表达剧中人物的感情。念功要掌握好声韵和正确的发音,运用嘴型各部位置把握好字头、字腹、字尾的念法、念白能够突出人物个性,情感意境,运用抑扬顿挫的口白,配合音乐感、节奏感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3】。

五法即是“手眼身法步”,口法为五法之首,练唱功必先学习口法,做到“字从口出,有字必有口,口即口法”;提到眼,一定要练好眼神的变化,通过眼神表达出“喜怒哀惧忧悲惊”七情,用眼睛配合身心动作,让眼睛变成心灵的窗户;手为势,运用手指及手掌的灵活性表现出人物的内心表现;身体要达到四肢能够“未左先右,欲进先退,未高先低,未快先慢”;步法要求达到“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的境界【3】。

关于唱腔,大多数初唱者都能做到声音响亮但不持久,唱一段时间之后。声带变得干滞,气力无法跟上,这事由于丹田运气的错误和唔开牙的综合征。可以平躺在床上,放松身体试唱,寻找腹部运动呼吸的规律,再站起来练唱,就能够初步运用丹田力,也可以放松两肩与颈部口腔,不断的改变坐、卧、立三种形态来练功练气,也可以通过跑步、有用、登高等方式练气,效果明显。在唱高音时要学会放松,打开鼻腔头腔,让气息向上颚后脑运动即可【3】。

4.结束语

粤剧舞台有着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表演程式,需要演绎者拥有精湛的表演技巧,在粤剧舞台表演艺术中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通过丰富的唱腔、精细的表演,文戏与武戏的精彩演绎,为人们带来无语类比、登峰造极的的审美体验。演员通过表演技巧与行当程式的融合,完美地演绎好粤剧剧目,让人类文化变得具有多样性,创造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金龙.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谈粤剧舞台表演程式及技巧.[J]《戏剧之家》,2016(17):36-36.

[2]肖婉婷.试析小旦在粤剧中的表演程式.[J]《南国红豆》,2015(2):30-31.

[3]文瑶.粤剧《三气周瑜》展现南派武戏风采.[J]《南国红豆》,2016(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