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5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

薛莲洪小丽吕书军李立东

薛莲洪小丽吕书军李立东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江苏海安2266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应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56例。充分做好术前教育及心理疏导,术后做好切口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实施康复训练。结果: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达80~100°。无1例切口感染等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对防止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172-02

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关节病所致的关节疼痛、僵硬、不稳、畸形等,影响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差,一般治疗包括口服镇痛、营养软骨药物、关节腔润滑、关节腔清理等,但往往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replacement,TKR),能够解除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1]。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良好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还取决于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因此,全程、正确、序贯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功能锻炼对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起着重要作用。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对56例患者64个膝关节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早期功能锻炼,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6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52~75岁,平均63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48例,双侧同时置换8例。

2.术前准备

2.1术前教育

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与患者多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过程,术后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减少术后镇静剂的使用[2]。

2.2心理护理

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是一种心理刺激,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而不良的心理反应不利于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影响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护士应根据患者病后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3]。

3.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监测

术后24h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记录1次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合度的变化,并维持低流量氧气吸入,直至病情平稳,术后每4h测体温1次并记录。

3.2体位护理

TKR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因此术后予去枕平卧位,患肢抬高15°,并置功能位,6h后改床头抬高15~30°,第2天可取半坐卧位。

3.3切口护理

TKR术后常置引流管,要固定稳妥并低于切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做好记录。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根据引流量多少,拔除引流管,一般引流管留置24-48h。切口处及周围冰袋冷敷减少出血。同时注意观察患肢的温度、颜色、肿胀程度,末梢血运状况及知觉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4]。

3.4疼痛护理

TKR术后一般留置镇痛泵持续泵入止痛药物,注意观察高龄患者有无全麻或手术后应激反应以及患者因镇痛药物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神志变化,发现情况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5]。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用松驰暗示疗法,对止痛有一定作用。

3.5预防并发症

3.5.1预防坠积性肺炎术后第2天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咳嗽排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物或雾化吸入。

3.5.2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观察有无浅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等。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术后24h内按摩患肢小腿肌肉,并鼓励患者主动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和踝关节屈伸运动[6]。

3.6饮食护理

术后6h遵医嘱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少量多餐,第2天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辛辣、油腻和易产气等食物。胃肠功能恢复后可进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4.早期功能康复护理

TKR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运动相结合,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保证患者身体无其他不适。

4.1足踝运动

术后第ld,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卧床时主动或被动进行足踝背伸活动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每次2~3min,每天15~20次。其作用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防止肌力下降。

4.2伸膝活动

术后第2d,在踝关节处垫软枕,悬空足跟,然后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或足背伸活动,尽量让膝关节后侧接触床垫。开始时不能独立锻炼,应由护士协助患者被动活动足背伸活动,逐渐过渡为主动活动。

4.3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CPM应用于辅助关节恢复屈伸功能,它对关节内软骨的再生与修复有重要作用[7]。开始时,起始角度为l°,终止角度为30°,每日2次,每次30~60min,以后逐渐增加角度5~10°,循序渐进,持续使用1~2周,术后2周内屈膝超过90°。若患者疼痛剧烈或有皮下瘀血时应适当减少度数。

4.4直腿抬高活动

术后第3d,患者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将肢体抬离床面,开始时抬高约10°,维持5~6s缓慢放下,双下肢交替进行,直至疲劳为止。此活动主要是锻炼股四头肌肌力。

4.5膝关节屈伸活动

术后3~5d,可卧床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维持时间5~6s。术后1周,坐床边使小腿下垂,缓慢屈伸膝关节,训练腓肠肌牵拉功能。术后2周屈膝坐位起立,扶物下蹲起立屈膝训练,拄拐上下楼梯。4周后以自行车代步行走,加强膝关节屈伸锻炼。

4.6步行

术后第5d,在护士或家属看护下借助习步架或双拐下床行走,若全身情况不良者,推迟4-6周再开始练习行走,注意安全,逐渐脱离辅助器材。

5.出院指导

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宣教,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进食高钙、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加强患肢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告知患者训练要循序渐进,原则上膝关节活动由小至大,关节屈曲为站一立一坐一蹲(3个月后),以不感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前提。嘱患者尽量减少每天上下楼的次数及单次长距离行走。告知患者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年门诊定期复查[8]。

6.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TKR手术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耐心康复训练指导。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的正确护理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练,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846-1878.

[2]温冬兰,孙晓岚,谢永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1例屈曲畸形关节病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6-177.

[3]任晓颖,肖顺贞.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41-143.

[4]袁燕林,吕厚山,林剑浩.服用激素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0):619-621.

[5]戚丽英.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5,4(4):4-5.

[6]朱德举.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75-76.

[7]王晓庆,常彦青,梁春萍等.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3例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0):17-18.

[8]刘香如,孙宗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肢体运动训练指导[J].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9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