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浅谈基层医院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曹高洁张燕萍通讯作者

(1甘肃省嘉峪关市胜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甘肃嘉峪关735100;2甘肃省民勤县医院;甘肃民勤733399)

【摘要】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存在护理风险,要加强对临床护士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应急急救流程,严格操作规范,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强化临床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基层医院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出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具有难预测、难防范、后果严重、与护理行为伴随的特点。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1].本文浅析分析基层医院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出防范措施,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1基层医院护理安全存在的隐患:1.1?护士方面:1.1.1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护士在学校和临床工作中所受法律知识教育很有限,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影响,护士工作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不及时或重点不突出,重要的病情变化及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记录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1.1.2护士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基层护士尤其是目前新分配的护士,有一部分理论基础较差,这就导致护理文件中容易出现不规范书写。不仅没有体现护理记录的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而且埋下了纠纷隐患。1.1.3护理人力资源限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多数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床护比不能达到1︰0.4,有些医院甚至不到1︰0.3,而且护士职责划分不清,身兼多种护理工作以外的职能,护士只能机械性地完成当班治疗护理任务,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要,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部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环节细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因素[2]。1.1.4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科学管理理念相对滞后: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1.5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理念滞后:部分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查对不严,不能充分认识风险因素。1.1.6缺乏有效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效果不佳:整体护理已在临床中推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很多护士并不能正确应用护理程序,有些内容有名无实,尤其是缺乏沟通技巧。有些护士遇到工作繁忙时限于时间和精力,认为病人能进行不需要护士帮忙就不去与病人沟通,让病人与家属产生误解,认为护士根本就没进行基础护理。

1.2病人方面的因素:1.2.1病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病人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以及媒体报道反面医疗案例的增多,使医患关系紧张,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感增加,致使护患配合不理想,增加了不安全因素。1.2.2病人对医疗水平期望值过高:基层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缺乏预防保健和疾病基本知识,期望医院能够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如果与自身期望值有差距,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便会产生失望、恐惧、埋怨等心理现象,一部分不良情绪就会转嫁到护士身上来,不信任医护人员,出现不遵医行为,拒绝配合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2.防范措施:2.1医院方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必须达到床护比为1∶0.4,严把进人质量关,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2.2护理部方面:2.2.1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护理部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利用各种会议、交接班、晨会、查房等时机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对科室工作中发生的差错或病人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2.2.2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护理质控组织,强化质控力度。护理管理者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科学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2.2.3重视临床护士长能力的发挥与提高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协调护患关系,要懂得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护理骨干带头作用的重要性;2.3建立完善的制度建立完善的制度是确保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保障。管理者不但要制定临床相关的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更重要的是注重监管落实。根据规定合理配备护士,护士长应严格把关好职业准入制度,做到护理人员100%持证上岗[2]。2.4重视“三基三严”对新分配或轮转护士,要制定详细的、有目的的培训计划。重视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科室护士长把好培训考核关,对不合格者要必须有实际奖惩措施。2.5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医院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科室护士长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鼓励护士及时登记上报,并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讨论报纸或杂志上刊登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存在风险及提出整改措施,以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同时还要强化护患共担护理风险的意识,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反应等,严格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制。

参考文献:[1]张优琴,章亚娟“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

[2]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