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咳祛痰药的合理选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镇咳祛痰药的合理选用

陈前雪

陈前雪(台州市中心医院3180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咳嗽和药物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镇咳祛痰药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所了解的患者基本情况,结合咳嗽的病因和临床表现以及药物的作用机理,归纳出用药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结果:镇咳祛痰药是对症治疗药,疗效取决于病因的去除与控制,合理选用药物,可以提高镇咳祛痰药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特征、咳嗽的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正确运用临床思维,制定药物治疗方案,使镇咳祛痰药应用更加合理。

【关键词】咳嗽镇咳药祛痰药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074-02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消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进入气道的异物,从而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镇咳祛痰药是临床用来治疗和改善咳嗽症状的常用药物。如何正确选择,合理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是广大临床医师和药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全面了解药物作用、疾病情况和个体差异,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1.药物的作用机理,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1.1镇咳祛痰药的分类和作用机理[1-2]

1.1.1镇咳药镇咳药能抑制咳嗽反射。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1)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如磷酸可待因、氢溴酸右美沙芬等;(2)外周性镇咳药,经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其它环节(如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而达到镇咳目的。如那可丁,甘草流浸膏;(3)兼性镇咳药,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如苯丙哌林、喷托维林等。

1.1.2祛痰药祛痰药主要通过稀释痰液、溶解粘性成分或促进痰液排出。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5类:(1)恶心祛痰药,口服后刺激胃黏膜,引起轻微恶心,反射性地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液体稀释痰液而易于咳出,如氯化铵、愈创木酚甘油醚等。(2)刺激性祛痰药,将一些挥发性物质加入液体中,使用其蒸气刺激呼吸道粘膜,增加腺体分泌而稀释痰液易于咳出。如按叶油、安息香酊等,(目前此类药物因给药不便,已很少应用)。(3)粘液溶解药,此类药物可分解痰液的粘性成分(粘多糖、粘蛋白等),降低痰液粘稠性而易于咳出。如代表药物:乙酰半胱氨酸。(4)粘液调节药,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上皮中的腺体细胞,促使其分泌低粘性的液体,恢复呼吸道分泌物的流变性,使痰液易于咳出,如溴已新、羧甲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和标准桃金娘油等,(5)粘液促排药,促进支气管粘膜上皮的粘液纤毛转运系统,促使气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如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等。另外有些药物往往通过各种作用机制达到祛痰作用,如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等,就兼有粘液调节和促排痰液作用。

1.1.3复方制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镇咳祛痰复方制剂中,除了镇咳祛痰药外,有些还含有抗组胺药、肾上腺素能药和茶碱类药等。如复方甲氧那敏胶囊中含有那可丁(外周性镇咳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抗组胺药)、盐酸甲氧那敏(肾上腺素能药)、氨茶碱(茶碱类药);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中含有磷酸可待因(中枢性镇咳药)、氯化铵(祛痰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抗组胺药)、盐酸麻黄碱(肾上腺素能药)等等。

1.2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种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和毒性反应等等。如中枢性镇咳药,大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许多复方制剂中的抗组胺药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中枢抑制可导致嗜睡、疲劳、乏力等,抗胆碱作用可导致口干、舌燥、使痰液不易咳出等不良反应。

1.3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镇咳祛痰药与其它药物联用,以及多种镇咳祛痰药联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其结果:(1)可使疗效协同,相加或拮抗等;如乙酰半胱氨酸可减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抗菌活性。(2)可使不良反应增加或减轻;如磷酸可待因与抗胆碱类药合用,可加重便秘和尿液潴留等等。

2.咳嗽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5]

2.1咳嗽的发病机制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进入气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畅通,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临床上常见的引起咳嗽原因有以下几种:(1)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咽喉炎、急慢性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肺间质纤维化和矽肺等。(2)心血管疾病,如心包炎、心功能不全等,(3)胸膜疾病,如气胸、胸膜炎、胸膜间皮瘤和胸部外伤等。

2.2咳嗽的临床表现

2.2.1痰液的量、颜色和粘稠性咳嗽可分为无痰的干咳和有痰的痰咳。干咳经常发生在病毒性感染并累及上、下呼吸道,或因刺激性气体、粉尘异物、肺瘤、出血等的刺激,亦可能是胸膜炎、胸膜间皮瘤、胸部外伤等的症状之一,干咳也可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痰液是各种因素刺激呼吸道粘膜或肺泡,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腺体杯状细胞分泌增加,渗出物质和粘液与吸入的尘埃及坏死组织产物等的粘稠性混合物。其颜色有白色、黄色、绿色、粉红色以及泡沫痰等。及时了解咳痰的量、颜色和粘稠性以及痰液是否容易咳出等,对于合理使用镇咳祛痰药非常重要。

2.2.2咳嗽的时间、节奏和音色突发性咳嗽常见于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异物所致。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咳嗽伴声音嘶哑多见于喉炎、声带炎、喉痰或喉返神经麻痹等。咳嗽伴有局限性哮鸣多见于肺癌,伴有咯血,有肺癌、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等的可能。

3.镇咳祛痰药的选择

镇咳祛痰药是对症治疗药物,是“治标”的手段。在使用镇咳祛痰药时,首先应明确导致咳嗽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控制引起咳嗽的原发疾病。若是以减轻咳嗽症状为目的对症治疗,也应弄清楚引起咳嗽的各种因素。在此前提下,有针对性地使用镇咳药或祛痰药,以达到缓解咳嗽或使痰液易于咳出。

3.1根据病因选择药物

咳嗽往往由不同疾病或因素引起,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得得以根治,如因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咳嗽,应首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过敏引起的咳嗽,则应选用抗过敏药治疗;因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而引起的咳嗽,就应及时停用该类药物。

3.2根据特殊人群的生理特征选择药物

3.2.1儿童应选用供儿童使用的镇咳祛痰药。这是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有些成人用药的成分对儿童可能有伤害,药物易蓄积,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因此,最好选用口感好,便于剂量分割的溶液剂、糖浆剂或分散片等。

3.2.2老年人体弱多病,心、肝、肾功能减退,应选用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重视与基础疾病用药之间的互相作用,谨慎联合用药。如含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的镇咳药易使血压升高,甚至诱发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所以患有高血压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应慎用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和美敏伪麻溶液等的复方镇咳祛痰药。

3.2.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是育龄妇女生理的一个特殊时期,临床用药必须考虑对胎儿和婴幼儿的不利影响,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能通过胎盘屏障,并可致畸或对胎儿有毒性的药物,哺乳期妇女,则不宜选择能通过乳汁排出的药物。如氢溴酸右美沙芬、磷酸可待因和盐酸氨溴索等等。

3.3根据患者伴发的基础疾病选择适宜药物

有些咳嗽患者伴发有其它基础疾病,常需要联合用药,在选择镇咳祛痰药时,应选择有利于基础疾病治疗的药物。如:(1)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禁止选用氯化铵,这是因为当肝功能不全时,肝脏不能将氯化铵中的铵离子转化为尿素而易发生氨中毒;肾功能不全时,尿素排泄困难,也易引起氨中毒。(2)溃疡患者,慎用氯化铵、溴已新及乙酰半胱氨酸等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刺激的药物,(3)前列腺肥大患者应慎用易引起尿潴留的磷酸可待因、喷托维林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3.4根据职业的特殊性选择适宜药物

机动车驾驶员、机械操作员、高空作业者应避免使用含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盐酸苯海拉明等)的复方制剂,以防止嗜睡不良反应引起意外事故。

3.5合理选择适当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对于婴儿和老年患者吞咽困难时,则不宜选用大片剂和胶囊剂,最好选用口感好、易于吞咽的糖浆剂、溶液剂或者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来达到镇咳祛痰的目的。对于病重情急,而需要药物迅速起效时;则可采用注射给药方法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必要时,亦可采取胸膜内注射给药以求速效。

总之,临床使用镇咳祛痰药时,应综合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和变化。(1)药物的特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适应症、禁忌症、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和药学监护结果等内容。(2)疾病(咳嗽)的特点:包括引起咳嗽的病因、诱因、病理生理、并发症和痰液的量、颜色、粘稠性以及咳嗽的时间、节律、音色等临床表现。(3)患者的差异:包括生理特征(年龄、性别、妊娠、哺乳等)、职业、基础疾病、伴随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史等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22~327。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6~437。

[3]吴惠妃,叶晓芳,金美玲等,止咳祛痰药处方分析[J]。上海医药,2011,32(9):4214~24.

[4]张夏华,吴广通。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J]。药学实践杂志,2005,23(5):275~278.

[5]陆明,蔡映云。止咳祛痰药治疗的临床思维[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3):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