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1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研究

王风琴崔林蔚

王风琴崔林蔚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831900)

【摘要】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常见,主要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因此迅速及时抢救与护理,能为抢救病员争取机会,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外伤脾破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333-01

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常见,脾脏是腹腔内实质性器官,血运丰富,易受外伤,尤其是闭合性左上腹、左下胸部受伤时最容易受损伤。脾破裂在临床上主要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来诊后如能迅速及时抢救与护理,不但能减少死亡率,而且为手术赢得时间。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共抢救治疗脾破裂患者69例,现就观察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69例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15-56岁,平均33.4岁,来诊时无休克症状者40例,占58%。有不同程度休克者29例,占42%。69例中手术治疗66例,脾切除62例,脾修补4例。非手术治疗3例,其中2例死亡。1例因合并脑挫裂伤、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合并后腹膜出血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全部治愈。

2.护理体会

2.1为迅速确诊提供依据:脾破裂病情急,变化快,且合并复合伤,特别是合并骨盆及胸椎骨折时早期易漏诊。因此病人一到医院应稳、准、快地用担架车将病人接入抢救室,通过向病人及配送人员询问,了解至伤原因及部位,判断有无合并伤并注意病人的神志,有无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嗜睡、昏迷等。然后观察病人的体位及外表软组织损伤情况,并检查有无腹肌紧张胡腹膜刺激征,与此同时迅速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当脾破裂后,早期有脉搏细弱、率快、呼吸浅快、脉压差小、血压下降趋势。此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做腹腔穿刺,及早明确诊断。

2.2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措施的重要环节。应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一路用16静脉套管针穿刺作为扩容、输血、输液;另一路用9输液针穿刺,以备抢救时推注或滴注各种药物时用,必要时静脉切开。

2.3保证呼吸道畅通:病人取平卧位,检查有无呼吸道梗阻和呼吸功能障碍,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和异物,保持气管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氧气吸入。

2.4对合并患者的护理:对合并脑外伤病人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是否伴有头痛、呕吐、脑脊液外漏等临床表现,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早采取措施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对合并四肢骨折病人,应简单清创包扎减少感染,并重点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暂时给予夹板外固定。

2.5术前护理:休克病人经抗休克处理,血液动力学仍不稳定或来院时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又出现不稳定者应及时快速地进行术前准备,尽快手术治疗。护士应立即完成皮试、备血、备皮、置胃管、尿管等工作。

2.6非手术治疗:经抗休克治疗后血液动力学稳定,无其他脏器的严重损伤或脾破裂表现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本组69例中只有3例行非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合并脑挫裂伤、后腹膜出血住院不足2h死亡,其余67例均治愈出院。但非手术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有可能再次出血,因此护理上应注意:1.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动作要轻。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做好记录。3.持续胃肠减压,保持其畅通。4.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如突然出现腹痛、腹胀加重或出现腹膜炎症状,表示再次出血,应尽早手术。5.做好心里护理,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慌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3.1脾脏具有清除破碎的细胞、储存血液、血液滤过作用,具有免疫功能及抗肿瘤作用。国内有资料显示,患者丧失脾以后,对感染的易感染性增强,严重时则发生凶险性感染。

3.2我院对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时,遵循是在“保命的基础上再保脾脏”的原则,在护理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左季肋部疼痛加剧,局部体征逐渐加剧,血压有波动下降趋势,及时报告医生。对脾破裂合并多脏器损伤病人应综合分析。

对老年人脾破裂一般不宜采用非手术治疗,因为老年人组织愈合能力较差,伴随相对较多,其保守治疗应持谨慎态度。

总之,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疾病,症状典型者居多,但不典型者也不少。我们要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小心谨慎,全面系统地领会。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抢救病员争取机会,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龙宏纲,温权.外伤性脾破裂88例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1998,19(3):16.

[2]阎长兴,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18例体会,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6,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