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文体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网络新闻文体刍议

孟玮

孟玮(淄博电视台,山东淄博25500)

摘要:日益增多的网络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汇成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潮流.网络媒体具备了传统媒体的所有特点,同时在信息的丰富性、时效性、言论空间的广泛性、受众的自主性等方面提供了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网络新闻以其巨大的、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体样式。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文体;链接;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0

作者简介:孟玮,科教频道助理编辑。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1]44其在信息本质属性与传统新闻并无不同,都是旨在帮助人们消除对客观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其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正是互联网络这一介质本身的特性。

互联网以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已经诸如TCP/IP协议等网络技术为依托构建出一个跨媒体的数字化平台,消除了新闻传播时间与空间上的障碍,也正是基于此,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文体——以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音、画、文字等多种元素,突出形式多阳性,传受互动性的表达方式[2]。

如此定义稍嫌单薄,我们不妨将其扩充为——以网络为平台,融合音、画、文字等多种元素,利用超文本、超媒体技术链接海量信息突出形式多元化、个性化,自由、交互的表达方式。

那么网络新闻、网络文体那些特点呢?

1内容多元化与立体写作

近20年来全球新闻的主要旨趣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异,大众的阅读兴趣更加集中在那些软性的新闻上,包括那些不太“重要”的新闻,比如名人的纠纷与风流韵事等等。这些相对软性的阅读兴趣在近年间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即一方面人们并未放弃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另一个方面人们也对那些琐碎的、普通的、甚至是无聊的新闻内容感兴趣,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多元化的阅读情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在Internet环境下,得到了一种媒介技术能力的支持——个性化及分众能力。

应对这种多元化新闻趋势,网络新闻提出“立体化写作”这一概念。所谓立体化写作是要求网络新闻的写作不再仅以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新闻信息为全部对象,而阔机一切泛指的信息。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承担起更多的使命,包括为受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为新闻网站提供更多的整和效能,已及为整个的信息传播业提供互动等[3]。

立体化写作,把那些与人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作为新闻的主要素材和报道方向;而一切对于新闻内容类别的添加,都巩固了新闻本身。

2时效性与即时报道

新闻是“易碎品”,时间性极强,因此时效性是新闻价值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上的新闻的时效性,往往以“日”为计算单位,但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新闻概念已经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变为“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250。这就是我们说的即时报道也称实时新闻,是指新闻事实一发生就进行报道,或者是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同步完成的新闻[4]123。

顺序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实时新闻又构成了滚动新闻。滚动新闻是实时新闻的一种,指随着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按一定时间间隔在网上写作和发布的新闻报道。新闻事件刚露头角之时报道即开始,其间每进行到一个相对重要的阶段将新闻发布一次,新闻事件结束报道也随之结束[4]158。

3多媒体新闻

多媒体新闻是指将同一则新闻用文字、声音和视频等不同的媒体进行综合地全方位地展现[4]171。

多媒体写作以文字信息为基础,提供出报道的线索和主要新闻要素,以及相关的时间、人物、历史、地理等背景,让人身临其境,同时可辅之于音频、视频文件,打破了传统文字媒介(报刊)、声音媒介(广播)和视觉媒介(电视)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形成完美组合。

美国《休斯顿记事报》在网上已经推出“多媒体特写(MultimediaFeatures)”这种报道形式。该报网络版记者经常带数码相机、高品质摄象机和其他的电子设备外出采访,专门为网络版写作和编辑多媒体报道[5]152。

4交互报道

交互报道是指由新闻传播者与受众用交互式的方法共同承担和完成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5]164。它是一种完全的互动式写作,写作由传者和受众双方共同完成,在写作过程中,传者和受众的地位趋于平等,他们双方互相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双方同时既是新闻的传播者又是新闻的受众。

传统的新闻基本上都是单向传播的,虽然为了实现双向交流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报纸开辟读者来信专栏,广播电台开办听众点播,电视台推出一些观众参与节目,但其作用比较有限。

而网络上的新闻大致有两中,一是媒体网站发布的,如《人民日报》网发布的新闻;二是个人就自身感知的消息发布的小道消息。尽管个人发布的新闻信息在可信度上有很大欠缺,但各大网络媒体的每一条新闻后面几乎无一例外地加上“我要说两句”、“我要发表评论”等字样,鼓励网民参与互动评头论足,而有些报道的基本内容协作就是完全由嘉宾和网友完成的[6]。

5链接与深度报道

超文本,是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与其他数据的链接。用户单击文本中加以表住的一些特殊的关键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超媒体是进一步扩展了超文本所连接的信息类型,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或播放一段视频图像[1]12。链接、热接和超级链接均从此概念发展而来,它们基本上属于同义词。

以超文本、超媒体方式来组织新闻内容以及有关新闻背景,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思路,实现新闻内容的“跳转”及表达方式的转换,这便是超链接,指向互联网上其他网页或位置的路径。

利用超链接,可以把丰富的衬托对比材料、注释说明材料、分析解释性材料嵌入文本中,为受众提供具有立体感与纵深感的背景,产生全方位、多视角透视的效应。此外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事件,不同网站可能有较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的解释,把这些报道用链接方式提供给受众,充分满足了受众渴望顺着兴趣“深入”的要求。

迅速崛起的因特网,使新闻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互联网上,新闻传播具有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自由和交互等特点。网络新闻传播正逐渐走向成熟,日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媒体,改变着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杜骏飞.网络新闻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赖学锋.网络文体推动新闻报道“变脸”[J].传媒观察,2004,(9):51.

[3]唐圣平.网络新闻传播(2)[J].中国新闻科技,2000,(5):11.

[4]柳泽花.网络新闻传播实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52.

[6]央视《故宫》主创人员作客新浪(实录),http://news.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