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方法、找出关键做好病句修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3

用对方法、找出关键做好病句修改

李荣庆

李荣庆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50000

摘要病句辨析修改,历来是学生的头疼之事,只要用对的方法,针对关键,就可以对病句做出正确的修改。

关键词病句基础语法方法

一、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语句过程中,从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有无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进而找到“症结”所在。语文学习首先要在读上下工夫,而病句辨析也不例外。病句练习的读就是默读,在默读中捕捉句子的语病所在,进而准确辨别出语病来。这种辨别法的应运原理应该是长期培养而来的语感。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了很多言语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便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学习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正因为语感具有直观性,很多语病就可以借助“读”来让它显形。

二、语法分析法

纵观全局,抓主要矛盾,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的主干是否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错误,再清理句子的枝叶(定语、壮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有毛病。

三、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定主意,光凭语感也是不可靠的,这时教你一个简单的法子,即仿照原句的结构另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毛病。比如:“在李老师的帮助中,我取得进步。”初读这个句子是感到别扭,可选择两个类似的结构来分析:“在哥哥的指挥下,我用竹条编了一个鸟笼。”再如:“从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从这两个结构中我们看出应当这样搭配,“在……下”或者“从……中”是正确的,犯了两种格式混用的毛病。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感上体会不出来,语法上又不好找,那就要从事理上分析,看看是否违反事理。逻辑分析就要从概念判断,从推理方面进行检查,看语句表达是否得当,句意关系是否合适,比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这个句子用“凡是……都”言过其实,不符合生活事实,困境是成才的环境,难道顺境就不是吗?可改为“大多”,删去“都”就可以了。

做辨析并修改病句题就好比一个医生为病人看病,看病、治病是两个不能脱节的环节。因此,做好病句的修改首先要辨析得准确,才能修改得漂亮。另外,我们也知道,一名优秀的医生,一定是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样,搞好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光靠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因此,提高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长远的规划和与之相应的实施措施,还要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企图通过做几道题或者读几篇文章就奏效。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增加阅读量,养成对优秀作品精读细品、仔细揣摩语言的习惯,积极培养语感,努力汲取优秀作品的语言营养,夯实语言基础,而一些庸俗的书籍、盗版的书刊,不利于语感的培养,应摒弃。

做足够数量的修改语病的练习题。俗话说“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同样,要做好修改语病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巩固练习中不断提高能力,总结方法。

五、抓住语言病句中的重点

在实际练习中,很多语病都附带有一些显著的标志,如果我们能在一读二审的基础上,抓住语病标志,弄清语病方向,那么,此类题目就可迎刃而解了。

1.句中有“能否”“是否”“强弱”等双面词语时,考虑句子是否前后照应。

例: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此例犯了前后照应不对称问题,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将句中的两个“要”字删去。

2.句中有多个否定词,考虑是否滥用否定,将语意说反了。

例: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

首先看到句中有多个表否定的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好成绩靠勤奋”;然后找原句中表“不”意的个数,“否认”、“不是”再加上反问句式,共有三个否定词,进而判断出“好成绩不是靠勤奋”之意,原句为病句。

3.句中有和、同、以及等词语,考虑是否表意不明。

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此例属表意不明。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副总经理跟他是同伙”。

4.句中有多个并列成分,考虑词序是否得当、概念有否交叉、搭配是否妥当等。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报刊就是报纸和刊物的合称,不能与杂志并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报纸”“杂志”,两者也不能并列。

5.句子以通过、由于、对于等介词或介宾状语带头的,考虑主语是否残缺、主客是否颠倒。例:初始阶段,由于对淮海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应删除“导致了”。

6.句中出现关联词语,考虑关联词是否误用,词语位置是否恰当,关联词语带出的句子语意有否颠倒等等。例: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本省生产的零部件质量不是比外国厂商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外国厂商的高。

此例的“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分句的主语应置于关联词后。

7.句中出现数量短语,考虑是否犯了成分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等问题。

以上三例均含有数量词,都存在语病。例1应删去“左右”。例2“四个浙江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表意不明,可改为“浙江省四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例3数目的减少、下降不能与倍数搭配。

8.句中有“这”“此”“他”“它”“自己”等代词,考虑是否表意不明。

例:“五一”假期刚过,赵鹏宇就亲自来到王教授家。请他把自己即将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再认真校对一遍,确保准确无误。

“自己”是指赵鹏宇还是王教授,表达不明确。

9.句子以“是”“就是”“成了”“成为”构成判断,考虑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主宾搭配不当,应将“物种”改为“现象”。

10.句中出现长宾语,考虑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

例: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表达”的宾语没有,可在“美好世界”后边加“的愿望”。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病句练习也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日积月累,更需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总结,去归纳。以上仅是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而得出的浅薄之见,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六、病句的修改

修改病句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病。命题者常常在那些具有迷惑性的地方设置“语病”。如果我们能注意或识破命题者的这一“小花招”,就能慧眼识语病。

1.出现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句子

因为用了介宾短语,而使句子的主语隐藏起来,这是命题者常设的迷惑点。

例句:或许连作者都没想到,由于这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刻在石上,使得文本的命运与石头的命运牵连在一起,为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该题滥用连词“由于”而淹没了句子的主语,应删去“由于”或者“使得”。

注意: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带的宾语较长,命题者便故意丢掉宾语中心词,使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针对国际油价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介词“针对”后面有很长的宾语,结果把中心词“情况”给丢掉了,应在“攀升”后添上“的情况”。

2.出现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的句子

有些谓语动词具有带长宾语的功能,以为宾语较长,结果命题者丢掉宾语部分的中心词。带长宾语的谓语动词有“解决、发展、开展、采用、扩大、提高、进行、进入、证明、讲述、发现、希望、要求”等。

例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这一句子中,谓语动词“进入”带了一个很长的宾语,结果命题者故意把宾语部分的中心词丢掉了。应在句末添上“的时代”。

3.反问句中出现否定词的句子

注意:肯定的反问句表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肯定的意思,命题者往往在反问句中增设否定词,结果把意思说反了。

例句: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这一肯定的意思,套在反问句式里,结果表否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4.出现表“设法阻止”意思的一类词的句子

有一些词,譬如“逃逸”、“防止”、“忌”等,本身就有“设法阻止”之意,其后加上否定词,结果把句子的意思说反了。命题者也常用此法设置语病。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这一句中“防止”有“预先设法阻止”之意,后面又加上否定词“不”,结果把意思说反了。应删去“不”字。

5.出现双提(单提)词与单承(双承)词的句子

有些句子中,前面有“能否”“是否”“要不要”等表双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能”“否”等单承的词:或者前面是表单提的词,后面却跟了表双承的词,结果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置的语病。

例: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

“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后面“恰恰是中国当代雕塑所欠缺的”只指一个方面。应去掉“能否”。

6.特别注意这种类型还有一些特例,修改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例句:对故意致人死亡的罪犯,要不要处以极刑,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一句虽然有要不要表双提的词,其实无疑而问,只是为了引起注意,并无语病。

出现并列短语作成分的句子

并列短语作成分,要防止命题者设置搭配不当的语病。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辆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这一句的主语由“消防车”、“消防官兵”这一并列短语构成,谓语是“放弃”、“坚守”,这两个谓语动词只能与并列短语中的“消防官兵”搭配,而不能与“消防车”搭配。

7.出现“和”一词的句子

“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因为词性不同,在句子中作用也不同。由于理解不同,会使句子产生歧义。

例句:张义和王强上课说话,被老师叫到办公室了。

如果“和”作连词,就表示两个人上课说话;如果“和”为介词,则表示张义上课说话。该句有歧义。

8.出现判断词“是”的句子

注意:句中出现判断词“是”,往往表示主语与宾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就不能乱用判断词“是”。

例句:摆在我们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

这一句的主干是“任务是问题”,显然判断不当,可将“任务”去掉或将“的问题”删去。

9.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次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命题者常在此设置语病。

例句:这次火灾造成的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三千万元以上”是一个概数,此句是病句。

例句: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应该用“几分之几”。

七、病句修改技巧

1.语序不当

1.1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1.2动词修饰语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1.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

2.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2.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2.4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结束语

作为一名高明的病句修改者,也应做到能调整语序、改好的决不能增删,改一处就能解决问题的,决不能动两处,因为修改决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参考文献

【1】张雪薇;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周谨驯;病句浅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0期

【3】秦志功;快速辨识病句十法[J];语文天地;2005年03期

作者简介

李荣庆男哈尔滨1980年人

现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汉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