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公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浅析

郭敏1,陈光2

郭敏1,陈光2(1.西安政治学院17队,西安710068;2.大港油田电力公司办公室,天津30028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全体公民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之相适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所处的关键阶段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认清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必要性、明确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支点及其所要把握的基本问题是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十七大;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观;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8)1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个重要论断,它揭示了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要求。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作为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需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1当代公民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必要性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确立,必然要求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之相适应。

1.1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推进社会生活和谐的积极力量。道德观作为人们对某种社会行为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与判断,决定着人们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取向,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行为。

1.2社会主义道德观是克服个体利益追求多样化、维护全社会整体利益的精神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以及全球化的浪潮,公民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特点:一方面,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内涵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相互交织,进步观念与落后观念相互影响。思想道德的多样化是与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违背的,和谐首先应该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要想克服利益追求多元化、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必须使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与当前历史条件相适应,并且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价值原则与行为准则。

1.3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抵制世界范围内各种资产阶级腐朽道德的有力屏障。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有世界眼光,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区分先进和落后、科学和腐朽、有益和有害,积极吸收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道德观。

2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支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必须有其主导价值评判标准。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我们提倡和推行的价值观必然是无产阶级的或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公民所要树立的科学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念也必然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标准的主导地位为前提。

2.1坚持人民群众的道德主体地位,这是由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决定的。

2.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取向,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取向的进一步深化。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于全体共产党员来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观激励着我党在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尊重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以实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3坚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价值目标,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也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做的努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服务的。

3公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构建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构建全民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3.1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之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道德传统,其中所涉及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道德原则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道德的最高理想问题;人性问题;道德修养问题;道德品质的形成问题;道德评价问题;人生的意义或人生的价值问题;道德的必然和自由的关系问题;道德规范问题;德治和法治问题。

3.2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思想道德体系结合在一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以集体主义为根本原则。要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集体主义原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既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给集体主义提出的新问题,也存在着我们在道德实践中没有真正将集体主义原则落到实处的弊端。

3.3社会主义道德观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党要立足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对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形成对新形势下道德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还要把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同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公民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辟论述,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