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扑救的关键点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扑救的关键点及如何进一步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顾宗刚

顾宗刚(齐齐哈尔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161005)

[摘要]本文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在扑救的薄弱环节、准备工作和如何提高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及人员聚集场所的火灾扑救能力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刻阐明了与时俱进、适应未来、建立抢险救援长效机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人员聚集场所火灾扑救能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腾飞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急剧向城区集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数量激增,竞相发展。这些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一方面美化了城市,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标志着城市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形势日趋严峻,应立足现有人员、装备,深入、全面研究如何成功的扑救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切实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现就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火灾扑救的关键点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此类火灾扑救能力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灭火救援准备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灭火救援任务时间长、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需要广大官兵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良好的体能。现阶段部分指战员普遍存在体能训练存在方法不科学、手段不先进,兴趣不浓厚,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甚至存在现场"跑不快、拿不动、上不去"等问题。技能训练中,没有集思广益,发扬军事民主,积极的创新训练方法,改进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果,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

(二)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灭火任务随着各类灾害事故的不断变化和特种器材大量装备部队的变化日新月异。现代化消防技术装备的应用,要求官兵将专业技术知识和基础科学知识结合,只有经过扎实有效的学习与训练,系统专业的培训和锻炼,才能把高科技消防装备转化为战斗力。对一些专勤抢险救援器材,应及时组织全体官兵学习掌握其性能、技术参数、使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维修保养知识等,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上熟练掌握,多使用、多摸索,确保在执勤灭火救援工作中运用自如。

(三)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体积庞大,通讯条件差,通讯死角多,火场内部与外部联络容易出现障碍,给火场指挥带来了很多不便。内攻人员由于佩戴空气呼吸器,加上火场的混乱,利用手持式电台与指挥部进行通讯十分不便,往往导致火场内部及作战情况不能及时向指挥部进行汇报,甚至还会造成内攻小组与指挥部失去联系。

二、如何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一)全面熟悉情况,设置灾情预案。坚持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努力构建“规范适用、单位负责、部门联动”的防范机制,全力打造高层建筑防火的新局面。结合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防消结合”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已建和在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进行全面地摸底排查,进一步熟悉掌握建筑结构、装修材料、疏散通道、固定消防设施、人员物资分布及易发生火灾的重点部位等情况,认真做到查找隐患,彻底整治火灾隐患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严格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整改存在问题。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内部一旦发生火灾,前五分钟的火灾扑救是最有效的处置黄金时期,此段时间是消防指战员到达现场前的断档期、空白点。因此,组织好起火单位进行前五分钟的自救处置至关重要。

(二)全面开展实装演练,明确战斗过程。围绕灭火救援的实战需求,广泛开展水罐、举高等主战消防车辆,以及防护、检测、供水、排烟、照明、通信等器材设备的作战技术性能测试训练,确保消防部队掌握单车、双车、单车与手抬机动泵、水罐车与举高车联用实施高层供水的方法,掌握消防车辆与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结合供水的操作程序,掌握各类灭火救援辅助器材的组合应用,发挥现有装备的最大作战效能,并以此改革创新实战应用操法。要通过模拟训练,使指挥程序清楚,内容完整,各参战力量战斗展开迅速,全体参战人员任务明确,协同密切,阵地选择合理,灭火救人方法正确,灭火剂选择正确,水带铺设方法正确、固定牢靠,力量调整及时,安全防护符合要求,真正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灭火对策。

三、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扑救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掌握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特点。各级指挥员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的特点和扑救的技战术措施要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加强日常的学习研判,了解掌握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的建筑结构特点和内部消防设施情况,牢记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特点和相应的处置对策,切实提高理论水平,为火灾扑救夯实理论基础。

(二)加强对辖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的实地调研,制定灭火救援预案。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处置方法。因此,要加强对辖区内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的调研熟悉工作,分类研究,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有针对性的制定作战预案,为实战提供依据,展开有效救援。

(三)强化实战演练,组织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人与装备的有机配合能力,提高官兵素质。在制定预案的基础上,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实战演练,明确指挥工作,明确任务分工,熟悉火场内的排烟、救人、灭火战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要强化日常练兵工作,研究一些特定情况的处置措施。开展烟热的训练,提高战斗员适应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开展深入内部救人的训练,明确前后方的一些特定联络信号;开展水枪掩护进攻、梯次进攻训练等。

(四)优化装备配置,落实应急保障。在火灾扑救过程中,火场的后勤补给供应十分重要,主要集中表现在调派指战员,输送灭火器材和充实、替换个人防护装备上。通过开展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灾扑救演练,要充分认识在浓烟、高温、强热的火场中迅速进行火情侦察和展开灭火战斗,配足足够扑救力量的重要意义。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火场对器材装备(诸如各种类型的灭火器、空气呼吸器、破拆工具、照明灯具等)的需求,不仅要求足够的数量并及时输送到着火区域,而且还要保证各种装备的更换补充,如空气呼吸器钢瓶的更换、备用电源的供应等,器材装备的不良或不足,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灭火救援的战斗力。

(五)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和人员聚集场所周边绿化地、喷水池、停车场及服务区,会严重阻碍大型特勤车辆,特别是登高车、云梯车的靠近和作业,扑救在建工程战斗员行动和停车位置选择要防止高空脚手架坠落。着火层扭曲变形的建筑构件、门窗、坍塌的楼梯、屋面、隔墙,阻碍了战斗员进入火场,限制了战斗员作业的场地;战斗员不间断的作业,灭火器材的不足,个人防护器材的间断补给,削弱了部队整体战斗力。高层建筑火场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使灭火战斗贻误有利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