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统计分析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崔世强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河北承德06815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个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而财务管理作为中小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进行高效、高质量的核算和分析。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财务管理对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和统计分析的应用状况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统计分析;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1统计分析概述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实用性学科,在管理、医学、经济和心理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等活动让数据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从而使信息使用者通过处理后的信息更加直观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和解决。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考虑问题。定性主要是指通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财务状况。而定量是通过数据的分析、处理得知企业的问题所在,如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又如在具体产品生产中的收入、运费、成本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支持和提供,实现对企业各部门或者企业各部分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单位信息使用者和信息决策者能够制定出相应的决策和解决方法。

统计分析的使用是将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在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下,中小学校的资金组织、调动、使用、循环将变得更加有效和快速,同时管理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系统和便捷,因而,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在财务管理方面尤为重要。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为财务管理的实施提供了依据,而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为统计分析的作用发挥提供了空间。

2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的方法

在中小学校的运行过程中,主要使用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的人员一般是学校的决策相关者,其主要包括对债权人、债务人等进行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报表提供,同时还对社会和政府审计相关部门进行检查时所需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提供,从而使学校、债权人、社会、政府监督者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运营能力等情况。这些数据的分析方法都使用了统计分析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2.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中常见的比率有:相关比率、构成比率和效率比率等。比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在计算中将中小学校财务状况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后,通过计算得到中小学校经济指标的财务比率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在单位经济指标财务比率计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单位经济指标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各个经济活动的联系。在计算过程中这些方面将得到综合体现。相关比率的使用是通过将经济活动中相互联系或相互依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业务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并得出相应的财务比率,常见的如资产负债率。通过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业务可以得知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实现适时的调整。而构成比率是通过对学校中单项经济指标和总体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在构成比率的使用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单项经济业务在总体业务中所占的比重,常见的有应收账款周转率。效率比率是衡量企、事业单位利益得失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反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直观地表现企业的盈利效率。比率分析法的使用方便、快捷,但仍然存在缺点,即无法将学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2.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主要是将数据进行两个维度的分析和比较,即横向分析比较和纵向分析比较。而比较分析法只能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指标之间进行使用,对不同性质的数据和指标无法进行分析比对。横向比对是将同一期间的相关财务数据与其他单位的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在相同期间下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的差距。信息决策者可以在对数据进行比对后得知本单位的缺陷和优势,从而制订出适合本单位运行方式的运营方案。纵向对比是指在本单位自身的不同期间,对历年得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不同期间的数据分析从而得知本单位在这一段经营期间资产的增减情况,盈利情况以及盈利的速度等。信息使用者通过对单位不同期间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得知企业盈利的能力和企业盈利的速度和周期,从而为单位制订较为合理和高效的运营方案,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2.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指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测定分析,通过对不同的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确定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从而找出中小学校财务状况的关键因子。一般情况下,因素分析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定基替代法四种方法。

3目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中小学学校管理中绝大部分领导主要重视的是教育教学,不太重视学校财务管理致使学校财务管理逐渐边缘化。

2)规模大一点学校财会人员成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财务管理制度等理论,更没有精力分析研究教育经费的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规模小的学校财务人员不固定,经常是教学人员兼任会计工作,其会计业务能力普遍不高,大多数是前任会计的“徒弟",对财务会计知识掌握不多。有的甚至不懂最基本的会计原理,对会计科目的运用五花八门,账簿设置形形色色:资产的购入、使用、报废不规范,收支管理混乱,最终导致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甚至出现赤字决算等现象。

3)票据管理不规范,存在多头收费现象。财政部门要求学校的各种收费按照“收费许可证”上面审批的标准进行收费并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但个别学校还存在“坐收坐支”现象,财政返还的资金有的学校也没有按规定用途使用,一些开支违反了财务管理的规定。为了逃避检查,有的学校只在正规票据上开出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超范围、超标准收取的部分仅凭班主任与学校教字处等部门的结算单为依据还有的学校财务人员收取费用不开出相关的票据等现象,这就是票据管理混乱,监督不够到位引起的。

4中小学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重要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要注重精细化模式的运用。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法运用,对资金的使用效益能最大化的发挥。也能对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中小学的教学发展建设方面,需要财务管理作为支撑,在经济业务方面的监管等工作要加强。通过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法运用,就能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方法实施,对财政部门和学校的双向博弈就比较有利。对财政支出的每笔款充分利用,将钱花在刀刃上,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就能得以有效实现。

5结语

统计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使用是有效而普遍的。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财务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大幅提高,同时能有效协调资金的调度和使用,将各个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资金关系处理的更加协调,还能增强资金的流动循环效率,为中小学校的综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而,在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中,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是基础而普遍的,同时在财务管理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周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于丽伟.统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5(11).

[3]王凯.浅析如何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加强企业财务分析能力[J].商情,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