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2

浅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高朋

高朋(黑龙江省桩基础工程公司150036)

[摘要]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多年从事基础建设,浅谈怎样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组成,有的还有掺合料和外加剂。

1.水泥质量控制

施工用的水泥要用正规的水泥厂和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还应做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常规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可以用后检或边用边检。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大体分五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它们各有特性和用途。

2.骨料的质量控制

河砂、山砂和海砂等天然砂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用砂,但随着河砂资源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不少工程已使用山砂和人工砂。用于混凝土的砂应控制泥和有机质的含量。

普通混凝土宜优先选用细度模数3.7—1.6的砂,按0.63毫米筛孔的累计筛余量.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除5毫米和0.63毫米号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其总量不应大于5%。

石子又称粗骨料,一般选用粒径4.75~40mm的碎石或卵石,泵送高度超过50mm时,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5mm;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0mm。石子进场后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其所用的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碎石或卵石种如含有颗粒状硫酸盐或硫化物,则要求经专门检验,确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是方能采用。

3.拌和混凝土用水

凡引用的自来水及洁净的天然水,均可作为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用水。对水的基本要求是,水中不得含有能影响水泥正常硬化的有害杂质或油脂、糖累等。因此,污水、工业废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均不能用于拌合混凝土。

4.外加剂质量控制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高强度、改善耐久性。外加剂根据使用的功能要求,可分为早强剂、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加气剂、消泡剂、阻锈剂、密实剂等。应根据使用目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低温时产生结晶的外加剂在使用前应采取防冻措施。预拌混凝土生产厂家不得直接使用粉状外加剂,应使用水性外加剂。必须使用粉状外加剂时,应采取相应的搅拌匀化措施。

5.掺合料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可节约水泥,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合料进场时,必须具有质量证明书,按不同品种、等级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内,并做好明显标记,防止受潮和环境污染。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的条件,确定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坍落度的要求,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难过试配确定,不得使用经验配合比。试验室应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是增加了,但是混凝土的强度也下降了。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混凝土运输时间、坍落度损失、输送泵的管径、泵送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气温等因素,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后,要测定现场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变更将影响混凝土强度,需根据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2.浇筑混凝土时,应由低处往高处逐层进行,并尽可能使混凝土顶面经常保持水平,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止施工。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为了保证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在规定的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才产生收缩裂缝,做好养护工作是很重要的。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4.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

混凝土工程完成且质量控制资料齐全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质量保证资料、混凝土结构实体质量和设计文件、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与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