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设计的美学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皮影设计的美学特征

娄秀红

皮影是皮影戏之简称,皮影戏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皮影戏也叫“灯影戏”、“土影戏”,简称为“影戏”、“皮影”。是用灯光照射人物或动物剪影(以兽皮或纸板制成)以表演故事的戏剧。由皮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伴奏。

作为特殊的民间戏曲和民间艺术形式,皮影设计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具体而言,这些独特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层面。

一、民族性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艺术,因此民族性便成为它美学特征中的核心与关键、亮点与灵魂。

我国的皮影戏历史十分悠久,据史料所载,在北宋时就已有演出。南宋灌园耐得翁所著的《都城纪胜》一书中说:“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据说到元代,曾传到西亚,并远及欧洲。

因此,皮影设计首先就要凸显民族性美学特征。因皮影戏剧目、唱腔、艺人均与我国民族戏曲相近似,故皮影设计也以民族戏曲中的人物造型为主要美学特征,如服装的“帔化”、“蟒化”,图案的“龙凤化”,头面的“戏曲化”,以及整体设计的“图案化”、“装饰化”、“剪纸化”等等,都是民族艺术和民族美学的主要特征。这种种美学特征,总体上又形成“写意化”的民族美学特征,与西方传统美学的“写实化”特征恰成鲜明对比。正如当代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艺术学概论》第330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指出:“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戏剧理论史稿》第653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所以,皮影设计的总体民族美学特征,主要是写意化,这与所有的民族戏曲与民族艺术是相一致的。

二、地域性

地域性是民族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特色是民族特色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特色愈浓郁,民族特色就愈鲜明。对此,鲁迅先生早有名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致陈烟桥》,《鲁迅全集》第12卷第391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同样,皮影戏也有鲜明的地域美学特色。各地的皮影,制作材质、艺术风格均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河北滦县一带的驴皮影、西北的牛皮影、福建龙溪和广州潮州的纸影等,都各有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这在皮影设计中是必须予以彰显和强化的。

三、平面性

皮影是平面艺术。故其设计属于“平面设计”范畴。这种“平面设计”的美学特征是:

一是以平面展示立体,以二维空间创造三维乃至多维空间。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的点、线、面、体,在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其手法有渐变、基本形之特异、单位的群化、发射图案、视觉肌理、对称、平面性幻觉空间、矛盾空间、错觉、密集等等。

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一切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皮影设计当然也必须在继承传统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吸收现代设计的许多优长,进行大胆的创新。正如英国皇家学院的彼得·多默博士所说:“自从1945年以来,平面设计已经拓宽而且发生了变化。它的产品已经彻底改变了西方以及西方型文化的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想像力。科技媒介的参与和增多使平面设计产生了有力的影响。”(《1945年以来的设计》第114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