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规划

常皓

常皓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650217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地质环境呈现多样化特点,而且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相关部门在对全国地质环境做综合评价和规划时,必须先掌握目前主要的地质环境种类以及对应的地质环境特点,然后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进行相应的地质环境考察,依据详细考察数据做出不同的设计规划,确保规划的内容与当地地质环境相适应,这样才能确保规划方案顺利实施。

关键词:地质环境;综合评价;规划

引言

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需要总是从自然中汲取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采取不计后果式的掠夺开发,忽视自然规律。这就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埋下了很多的隐患,对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讲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从现阶段来看地震的频发和全球变暖就是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为此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们必须要积极的采取好对地质环境的调查,并且进行分析和论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来更好的预防地质灾害。

1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在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山开发环境进行总体监测,然后在遥感技术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应当进行资料准备工作,包括遥感技术监测到的影像资料和地区降雨量、地貌调查等一些基本资料,当资料收集完整后,应当对矿区的综合评价选取十五到二十个评价因子,建立起矿区地质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因子的选择应当从自然环境、地质基础、矿山开发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选取,然后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应当对资源开发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分割,然后根据每个评价因子和因子的评分标准对每块地区进行打分,根据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对每个区域的分值进行计算,最终对每个区域的得分情况进行归类,按照分值将地质环境由高到低进行分类。

2提高地质环境考察与规划工作效率的方法

2.1加强调查区划建设工作

(1)探查过程必须仔细认真。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地质界线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开展的探查工作必须详细、认真,并且将探查结果记录在册,方便相关人员及时查询信息。(2)判断地质灾害自身的危险性。在进行完地质灾害以及隐患的考察工作之后,就要根据地质类型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提出应急方案,确保出现地质灾害时可第一时间进行补救,尽可能缩小灾害的影响范围。(3)防治措施要长期进行。调查完施工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以后,就要及时记录探查结果,并和相关单位、部门做好交流工作,制定出长远的防治计划,保障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2.2将地质环境考察工作程序化

将地质环境考察工作程序化,是提高地质环境考察工作效率和准确定的很好方法。在进行地质环境考察时,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考察要设立示范区域,细致研究该特征地质环境的考察方式方法,详细记录工作步骤,考察完成后对考察工作回顾总结,总结地质考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优化地质环境考察步骤,然后在新的地质环境考察中应用检验。检验修正后,针对该种地质环境考察的工作就可以程序化,这种工作方式非常有利于后续同种地质环境的考察。可以大大提高地质环境考察的工作效率,减少地质环境考察中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地质考察工作的经验方法也可以不断的传承。

2.3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地质环境的实际考察过程的过程中,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该地区的环境安全进行分析和考察,其所谓的环境安全其主要是指的就是与该工程息息相关的地质信息、地质环境状况与工程自身的相合性等等。在实际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该工程所在的区域进行地质环境的评价,对于工作本身来说有利于降低工程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有关风险的投入并且能够有效的去减少人员损失和物力上的损失。然而为了有效的防止由于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而导致的地质灾害,要求无论是什么施工行业都必须要做到树立好行业内部的生态保护的风气,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实际工作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最小限度的对当前的环境进行改变,同时必须要做到的就是保证当地本身的生态系统不发生太大的改变,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工程地质环境安全性的评价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方还是地质灾害的管理者都不能够仅仅将眼光放在眼前的地质安全和工程利益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发展的目光、长远的想法来对该地区当前的情况做出预测并争取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对于在该地区内的各类地质数据需要对其进行抓取后进行相关的整合和分析,同时还要分析相关的国家规范以及国家的行业要求,建立一个相对于更加完善的、且科学的地质环境安全体系,保证人民安全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坚定动摇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2.4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

地质环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想要掌握地质环境特点,还要对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探究不同地质环境的形成条件以及后续变化规律。掌握这些信息有利于我们对地质环境的开发工作,掌握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才能掌握地质环境的变化。进行地质环境监测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同时要注意对不同种类型地质环境的监测。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和检测仪器。这样才能提高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要做好统筹规划,要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使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流程程序化,这样监测数据才更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5政府加大管理力度

①积极开展调查,进行良好规划:对于自己部门所管辖的地质,政府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士进行勘探调查、分析,查清地质环境条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不同的规划,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同时,要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分析地质特点,让地质真正地能派上用场。这也对接下来监测预警系统的完善起到很大的帮助。②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想要保护好地质环境,那么就要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地质灾害上面。监测预警系统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加以防范的有效手段,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二是技术。监测预警系统越完善,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前兆信息捕捉就越准确,为地质灾害的及时防范、应急处置以及事后规划提供很大的帮助。③完善奖惩制度:尽管政府颁布了许多文件,对地质环境加以保护,但很多人还是视而不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对地质环境加以破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政府需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于遵守着并做出成效的单位或者个体加以奖励。凡是对破坏地质环境者进行举报者,也进行一定的奖励。

结语

我国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规划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国家需要对综合评价和规划工作做出长远计划。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地质环境考察工作,将考察数据及时的上传分享,统筹规划地方性地质考察工作并做好监督工作。考察人员要注意新技术、新产品在考察工作中的引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地质考察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做好地质环境考察工作,是做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规划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淑萍.研究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要点[J].有色金属文摘,2015,30(6):147-148.

[2]石国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要点[J].城市地质,2014,9(04):15-20.

[3]王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