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石化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风险管理

吕达强

辽宁省葫芦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125000

摘要:石化企业属高风险行业,工艺路线复杂,原、辅材料和产品多属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还会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因此在其搬迁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也很大。本文针对石化项目搬迁过程中如何开展环境风险管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石油化工;搬迁;环境风险管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面积逐年增大,很多原先处于城市郊区的石化企业所在区域逐渐成为了城市中心,故此“石化城围”问题近几年愈加凸显。时不时发生的事故,包括装置爆炸、管道泄漏、非正常排放等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敲打着公众脆弱的神经,也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改善难见成效的顽疾。

为了彻底解决石化项目、尤其是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安全生产和环境问题,搬迁被屡屡提及,并逐步提上日程,目前国内有多个搬迁项目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不过,经过调查发现,除受资金、旧厂拆卸、人员安置等诸多因素制约,搬迁过程中环境风险不易控制也是限制石化企业搬迁的重要因素。

1石化行业工艺及主要污染物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炼油工艺是龙头,以石油炼制为主题,生产燃油及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气体分馏、连续重整、延迟焦化等装置。乙烯工艺为中间原料生产链,生产各类石化原料及产品。化纤工艺主要以石油化工原料为主来生产化纤产品。以上石化工业的污染物除常规的COD、BOD5、SS外,还有如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氢化物、苯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2环境风险识别

(1)装置的风险识别。石油化工装置一般是由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若干单元组成,各单元的装置含有的介质,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性和危害性均不同,其介质特性一般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从而给拆除作业带来很大风险。可以说每一项拆除作业都有其特殊性,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后果都十分严重。

(2)拆除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企业搬迁中主要为拆除作业过程,其中包括对钢结构用切割设备进行切割分拆,有时需要动火作业。其次,石化企业的装置布置密集、拆除空间狭小,高空作业多,往往是纵横交错,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存在极大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具体表现在动火作业引起火灾爆炸,操作过程中引起装置区周围及下方易燃易爆品发生火灾爆炸。

(3)场地环境风险识别。石化工业区整体搬迁过程中使得污染场地暴露,其中的污染物易发生扩散,对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人员健康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修复中残留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采取的吸收处理措施不当使外溢后的气体对周边人群造成伤害并进入大气、渗入地表水、地下水中;修复治理过程中引入新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染场地治理后,未达到居住用地标准,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人员健康。

3风险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一是石化企业的生产装置多为密闭的且连续生产,因此在拆除过程中,其装置和管道中可能残存部分气体并存在易燃、有毒等不同风险等级。其在拆除时,其内部的残存气体以无组织排放的方式,进入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短期的、高浓度的、小范围的环境空气污染。二是对装置、管道等进行吹扫或清洁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影响环境。三是在对金属钢结构进行切割拆分过程,一旦遇到钢结构内的易燃气体,产生火灾时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周围大气环境的短期影响。(2)对周边土壤的影响。拆除过程中如果装置、管道、罐、塔、釜、槽、池等未清理干净,其残留物无组织的随意丢弃,会造成拆除地土壤的严重污染。(3)对水体的影响。在用雨季,由于降雨的影响,拆除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装置、管道、污水处理等装置内液态物质、污水在拆除过程中未经彻底转移,也会对拆除区域及搬运路线周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4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一是企业生产装置停车、贮运设施停用后在搬迁前应组织厂内环保、安全和生产相关部门进行详细的拆除工程的污染源调查,明确污染源项。二是拆除工程实施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组织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环境风险应急、危险废物处置、环境监测等方案并报送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备案。三是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开展环境监理。四是拆除工程前需对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并制定对周围环境以及拆迁地附近居民、拆迁施工人员等需采取的安全环保防护措施。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区域内装置、储罐和其它的公共设施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将会导致污染物质通过不同途径转移到外环境并带来危害。因此一是拆除工程实施前必须妥善处理好生产系统、贮存设施、污水处理等装置设备(如塔、釜、罐、槽、池、管道等)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二是选用安全的置换、吹扫与清洗等排净措施,清理装置内的残留化学物质如采用蒸汽、氮气等惰性气体作为置换介质,也可采用注水排气法进行清除。对置换和吹扫都无法清除的粘结在设备内壁的易燃、有毒物质的沉积物及结垢等,还必须采用清洗和铲除的办法进行处理。三是对危险物质运输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针对企业生产装置、贮存设施产生的残留物料、底泥等危险物质需立即转移到暂存容器内,严禁随意倾倒、洒落、堆放,严格按照危废贮存要求进行管理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公司承担运输任务,合理规划运输路线、运输时间,避免在车流量高峰时间运输。以上措施能够将运输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发生概率降低至最小,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够将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