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

罗延锋

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市政建设管理局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道路成不同程的损害。而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道路的顺畅,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也随之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了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及考虑因素。

关键词:路桥施工;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软土主要是一种饱和粘土,它有着极高的压缩性、极大的含水量、极低的抗剪性、极差的透水性、极小的承载力,而且呈出软塑到流塑的状态。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桥的质量与寿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路桥施工新技术及新方法应用到软土路基中,使我国整体的路桥软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软土基地区进行路桥施工,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恰当合理的施工处理,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保证道路的使用质量,这方面的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表层处理方法

路桥施工软土地基的处理,就目前的施工技术而言,我们可以将地基表层的处理方法概括为表层排水法、砂垫层法、敷垫材料法以及添加剂法。

(1)表层排水法。最简单但是也最实用,对于一般的土质较好但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我们可以时间采用地表面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的方法,直接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然后再根据一定的需要填充一些透水性好的碎石和砂砾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2)砂垫层法。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使用表层排水法达不到施工要求的时候,可以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m左右厚的砂垫层,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又可以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提高路基的稳定度,使其达到施工要求的标准。

(3)敷垫材料法。其适用的地基是那种土层分部不均匀的软土地基,地基土层分部不均匀,局部很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和侧向变位,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地基的沉降和变位,可利用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等常用的敷垫材料的抗剪和拉抗力,均匀地支承填土荷载,以提高地基的支承能力,防止地基沉降和变位。

(4)添加剂法。当软土地基的表层为粘性土时,在表层粘性土内渗入添加剂,以此来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并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了降低土壤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粘土成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2.软土地基加载处理

加载处理是为了预先促进软土地基沉降,增加地基强度,以防止设置在填土上或紧邻填土的路面发生有害沉降而导致破坏。

(1)降低地下水法。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中间、上部有砂层分布的地基,但粘性仍然有效。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与软土层深度无关。邻近有水源时,需要抽水量增多。降低地下水位,如对抽水区以外地域及沿线有损害时,为了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能隔断对四周的影响,可以在施工区间打入钢板桩进行围护。

(2)填土加载法。这种施工方法的目的是使铺装完成后路面残余沉降量控制在允许值以内,因此它与放置自沉时间、载荷重量、载荷设计、允许工期等有关。这种施工方法以不损伤支承载荷的地基稳定为宜,对加载重量较大或难以保证稳定时,应考虑与缓速加载法并用。由于沉降与时间关系一般难以预测,所以在施工时应进行全面的动态观测,随时注意防止地基的破坏,价低及工期短的特点,而成为我国地基处理的一项重要技术。

3.土质置换法

土质置换法,顾名思义即是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以优质的土壤置换掉地基里面的软土,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同时确保填充土层的稳定。此种办法主要适用于暗洪、松散素填土、淤泥质土、浅层淤泥、暗沟等地基的处理。此种方法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少时间就处理好。但是它的工程量比较大,处理出来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应该谨慎使用。

二、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及考虑因素

1.软土地基处理的注意事项

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施工之前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考虑出多种方案,然后再精挑细选,最后选出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方案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方面包括对现场进行详细且全面的试验、地质结构的调查,选择出最有可信度的地质资料,根据资料结合气象、水文、工期等进行预测和经济技术论证。(2)在地基施工中提出两大指标:①沉降指标;②压实度指标。这两大指标的要求都要给出明示,强调出指标的最低限度,同时要对路面上的基层部分和地基两者的整体进行检测。(3)根据多方面的考虑,综合出最佳的处理效果。各路段的软土性质、稳定性和承受力,土质结构、厚度,乃至工程的造价、施工的条件和工期都不同,故而要进行必要的分期、分层和分路段处理。

2.路桥施工软土地基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1)道路条件

一般而言,等级要求较低的公路,可以先铺好路面路基,待路基的沉降结束后,直接正式进行铺设路面;而对等级要求较高的公路而言,一定要考虑的标准是公路的平整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有效也是最佳的沉降处理方法。

(2)道路形状

在道路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降低危险系数和保护道路,一般都会将路堤的考虑放在重要位置。如何设计路堤的高度、宽度,将直接关系到运用哪一种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如果某一段路桥采用的是换填法,那么宽而低类型的路堤就容易产生局部破坏;与之相反的窄而高类型的路堤,下面部分则容易被换填。另外,路堤越高越宽的话,地基产生的压力过大,从而对地基根部产生巨大的压力,导致深处的粘土层沉降变形。在危险系数过大而且设计的要求也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压重法却受限不能使用。

(3)道路环境

公路施工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很多,比如道路周边的房屋建筑、噪音以及地下水的变化等。同时,还应该考虑道路所在的路段状况如何,它影响着道路沉降与平整度。

参考文献:

[1]王旭,苏群.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才智,2011(09)

[2]张瑶.探究路桥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

[3]王丹忠.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探析[J].城市建筑,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