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试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赵虎

惠州市云捷测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516000

摘要:文章就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优点进行了分析,并就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一、前言

数字化测绘是将来源于星载/船载的传感器以及地面的各种测量仪器所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这些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量测、处理、分析、管理、显示和再现。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优点

数字化技术在测绘专业中的应用具体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他有着传统测绘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有着诸多便利之处。

(1)形象直观。传统测绘手段下线条、符号、数字、文字等数据纷繁复杂,若非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难看懂。而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反映出测绘中的基本元素,如: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且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2)自动化程度高。传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外业工作时间长,内业编辑工作量大,而且在操作工程中出错的几率大。数字化测绘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自动记录在电子手簿中,自动计算处理、自动成图,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度高。传统的测绘方法,地物点的测定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绘误差、测定误差等会导致实际的图上误差较大。数字化测绘技术中,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进行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无精度损失,避免了人工观测、记录、绘图的误差,可以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

(4)图形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地貌、道路、水系、房屋、植被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定位信息、连接信息和属性信息,易于检索。

(5)信息编辑方便。数字化测绘得到的信息是分层存放在计算机中的,便于成果的使用、维护和更新。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有关的变化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修改后的图,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对地籍测绘产品的各种要素及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①测图准备。在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根据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部分;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各个作业小组的作业范围。

②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使用精密测量方法得到具有精确平面坐标值的平面控制点,是地籍测量的基础。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现在普遍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③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的方法有:GPS(RTK)技术、全站仪、扫描数字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①外业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方式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②数据传输,外业数据采集后,要用专用电缆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为避免数据丢失,每天外业结束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④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与分幅图相关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要对其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处理完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貌、地物的矛盾,进行文字标注说明、地形符号的填充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貌地物进行增加或删除。确认无问题后,就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利用钢尺对初步地籍图测量精度进行审核。

(2)数字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将急剧膨胀。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随着高新测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较之传统的大(小)平板仪(地形、地籍)测绘技术,数字化测绘可以让测绘产品更加多样化,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更高,产品的使用与维护更加方便、快捷、直观,与传统的测绘产品(地形、地籍图件)相比,数字化测绘产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数字测量的关键所在,结合测区已有的资料,以有关规程、规范为依据,设计作业流程,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见下图:

(3)数字化地籍测绘具体实施方法

地籍细部测量采用基于全站仪的数字化测绘方法进行,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标准分幅地籍。

采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进行内业数据编辑处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使用全站仪于各级控制点上设站、定向、检查,施测界址点、地物点坐标和高程点,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观测数据、野外绘制草图、记录观测点号和相应地物及属性。

②将全站仪记录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将数据格式转换为CASS软件数据格式,利用软件展绘野外采集数据点号,对应草图绘制数字化地籍图及宗地图等。根据相应图式、规范和设计书对地物进行分层、编码。

③根据回放图外业补绘地物。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要素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地籍图内容主要有: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a.地籍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名称以及土地等级等b.数学要素。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标系、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分幅索引图、地籍图比例尺、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外整饰等内容。

c.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地籍图的精度要求是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地籍图分幅采用50cm巧0cm的正方形图幅;图幅编号按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在前,y在后,中间加“一”连接。地籍图图名尽可能与原有图名保持一致,变化较大的图幅采用大单位或突出地名命名。

四、结语

总之,数字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广泛,精确且使用,并且数字测绘技术也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广大测绘工作者要更新思维、坚持学习,做数字化的测绘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l:500、l: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12-2005)代替GB14911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