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活血逐瘀汤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

/ 1

自拟活血逐瘀汤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

张琳赵琳孟国玮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是各种心脏病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最终归宿,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死因,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临床传统的治疗往往疗效不佳,且副作用颇多,我们采用自拟活血逐瘀汤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观察小样本病例共80例,均为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1月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60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判定,心功能Ⅳ级30例,Ⅲ级10例。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50-80岁,平均59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心功能Ⅳ级29例,Ⅲ级11例。病史均为10-30年。两组病例以上各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80例患者均经临床全面检查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经传统的强心利尿,吸氧,限盐,纠正心律失常,维持电解质平稳等各种对症治疗,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对照组采用硝普钠,5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静滴,6-10滴/分,滴速根据血压,心率情况可适当调整。治疗组增用自拟活血逐瘀汤(川芎15克,丹参15克,生地15克,当归15克,柷壳15克,柴胡15克,牛膝15克),煎药后,浓缩至250毫升,每日1剂,分2次口服。10-15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1.3疗效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

2结果见下表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总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023(57)14(35)3(8)92.1

对照组4010(25)12(30)18(45)55.0

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采用x2检验法检验P<0.01,两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3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呼吸困难、肢体水肿等症状。经传统的强力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我们采用自拟活血逐瘀汤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变,增加血液含氧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输出量。

3.1应用血管扩张剂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较为传统的主要方法之一,硝普钠通过扩张静脉和动脉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输出量。

3.2自拟活血逐瘀汤有活血化瘀,理气开窍强心之功效,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功能,提高心输出理,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血液含氧量,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功能。可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对抗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血液粘度;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抑制血栓形成,对冠心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良好。显著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

参照文献[1]黄平东.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J].中医药刊,2003,21(4):592-593.

[2]焦增绵.从水湿论治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3.

[3]王明亮,等.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治初探.山东中医杂志,1995;(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