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对总图布置的影响——小区域气候对建筑总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区域环境对总图布置的影响——小区域气候对建筑总图的影响

吴伟接权龙杰邵建美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杭州310052

摘要:建筑是通过工程方式展现人文艺术的一种形式。建筑工程的发展史,也是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史,它解决并正在解决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和适应过程。其中囊括了人类发展的智慧精华和审美变迁,本文重点阐述在建筑总体设计中,总图布置与小区域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在小区域总图设计布置时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总图;建筑;小区域气候

1.小区域气候与气象气候条件的区别

气象气候条件,泛指在四季变化过程中,风、雨、雷、温度、湿度等空气的物理变化内容和规律。

小区域气候因素的变化幅度,包含在气象资料收集的资料范围内,不同的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山脉河谷的走向差异,导致区域整体气象特点会在某一特定范围内产生很大的差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等传统诗歌是小区域气候多变的最显著的证明。

2.小区域气候资料

采风,在我国由来已久,“风雅颂”中的“风”,最初作为民间歌谣的一种收集形式,反映不同的地域和时事文化。现代建筑设计采风写生,是对目标小区域的一种初步概念性认知,被普遍运用于各类总图建筑设计的前期工作。从宏观的角度讲,采风写生是对区域地形、地貌、水系、既有建构筑物等可视物的速写,并形成历史、气象、人文等文字记录。是对整个区域环境的一个直观表述,对总图设计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我国,气象资料的统计基层为乡(镇)级。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为丘陵、山地地形,小区域气候作为区域环境要素中的特殊存在,仅从既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总图设计,很容易出现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总体设计与周围环境不统一。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载体,最终的建筑总体布局极有可能给人一种“好看却不舒适”的现象。

2.1小区域风向对总图平面布置的影响

小区域气候因受局部地形地貌的影响,风向、采光等在一定范围内,差别较大,我们进行总体布局之前,需要对目标区域实地观测。其中差别很大,以浙江某地民宿设计风频率收集为例:

在设计之前,经过对当地进行连续一年风向观测,通过对风频率汇总后,得出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玫瑰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进行总图布置时,尤其在山区,仅仅依据气象部门风玫瑰进行总体设计时,是有所欠缺的。导致小区域风向和区域风向的不同主要来源于地形的差异化。区域气流经过该区域时,因山脉沟谷的阻挡和导流作用,造成目标区域和区域大风向截然不同的结果。

从总图布置的原则来看,建筑长轴应该沿着等高线走向布置,以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为宜。在该项目中,风向和等高线矛盾,在进行总体布局时,该民宿休闲区建筑设计结合实际地形,保留各建筑单体独立性的同时,建筑的正立面朝向主导风向,以小区域主导风向为依据,并设计出建筑之间内庭院的方式,保证气流在闷热、狭窄的沟谷地带流通顺畅。

地形图

2.2小区域阳光分析对总图布置的影响

在总图布置中,建筑平面间距的设计,除满足安全规范要求以外,还应注意日照的影响。因地形差异较大,同时考虑两侧山岭的影响,在对区域地形进行阳光分析的基础上,应该综合考虑设计。在该项目中,日照间距取10m,冬至地面日照时长平均6小时。但是受两侧山岭影响,靠近道路的建筑不足3小时。因此,在总图布置时,拉大建筑间距,同时,将辅助用房布置在两侧,客房及活动室集中布置在场地中轴线两侧。

2.3湿度对总图平竖布置的影响

空气的干燥程度直接影响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而影响人的舒适性。在既定的环境中,如何利用建筑组合,进行合理布置,尽量保证空气的合理湿度,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随着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的发展,目前的空气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进行优化,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设计时尽可能考虑人性化的同时,更好的利用自然环境、贴近自然才是建筑人为艺术的最佳体现方式。

湿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空气的流通速度,在总图布置中,如何利用众多建筑组合,结合小区域风向,最终形成小空间内的瞬时空气压差,改良空气的流通速度,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空气湿度,使得局部环境更舒适。

在该项目中,设计模仿电厂双曲线冷却塔的冷却机理,利用整个场地的地形特点,通过对小区域风向的分析,结合竖向布置的需求,中部收缩通道宽度,地形较高露天采摘区采用宽阔的坡地,湿空气在采摘区与居住区之间形成局部压差,加快空气通过速度,改良居住区的空气流通速度,针对该区域的特点,降低空气湿度,使得单体建筑的外部空气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3.结束语

本文仅对气候因素的三个要点阐述小区域环境的特殊性对总图布置的影响。

小区域环境因素较多,除上述外,水文、人文、历史等都属区域环境范畴,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异化较大,作为人文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总图的布置除考虑自然因素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和本土特色,做好建筑文化的传承,在区域环境基础上又融入区域中,科学、合理、不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