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护理体会

骆凤娇肖春香邹萍董春英

骆凤娇肖春香邹萍董春英(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广州5108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7-0300-02

【摘要】ERCP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英文首写字母(Enc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照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该检查方法对胰胆管病变显示较清楚、直观,可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目前已成为诊断胰腺和胆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由于不用开刀、创伤小,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足的准备,术中准确的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腹部情况的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及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促进胆道系统的充分引流是ERCP成功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ERCP护理成功的条件

1.1我科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实施ERCP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4~75岁,平均50岁。其中单纯诊断性ERCP4例,ERCP+EST3例,ERCP+EST+ENDB2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引流时间依病情而定,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腹痛、腹胀缓解后3天可拔管,平均住院时间8天。其中1例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经治疗后好转。所有病例无出血、穿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

1.2术前护理

1.2.1心理护理

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松弛与否是ERCP术成功的首要条件,而情绪、精神状态影响了其松弛状态。术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ERCP的操作过程、告知手术的优点(和传统外科手术比,ERCP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手术成功的百分率、术中配合知识如指导患者左侧俯卧位,学会张口呼吸、吞咽等,增加患者对ERCP的了解和信任,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促进患者的主动合作。

1.2.2术前病情评估

术前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尿淀粉酶、血小板计数、阻塞性黄疸及怀疑胆管梗阻或结石,应注意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改变,胰胆管存在活动性感染和炎症时,禁做ERCP术。了解有无胰腺基础病变,对于有胰腺炎病基础的患者,术前应用小剂量抑制胰腺分泌药物如奥曲肽等生长抑素,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1.2.3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禁食、禁水6h,穿着不宜太厚并去除义齿和金属饰品以适宜摄片。做好碘过敏试验,术前30min肌注654-210mg,安定10mg,杜冷丁50m。在患者右下肢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1.3术后护理

1.3.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及家属更要热情细心体贴关怀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降低患者的紧张度。

1.3.2饮食护理术后常规禁食,禁食期间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唇湿润,使患者舒适。术后根据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进行饮食调整。如无并发症发生,常规禁食24h后可进低脂流质,逐步过渡为正常饮食。术后暂禁食,禁食时间的长短,应依据血、尿淀粉酶情况定,一般于术后2h及次晨查血、尿淀粉酶。若淀粉酶正常,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如淀粉酶升高超过500Somogyi单位,应按急性胰腺炎处理。术后24h如患者无腹痛,复查血淀粉酶正常,可渐进饮食,饮食以清淡为宜。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酌情给予抑制胰酶分泌药物及止血剂,液体总量控制在2000~3000ml,以满足机体对热量和代谢的需要。严密观察面色、生命体征、血白细胞及腹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如有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禁食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若患者诉口干时,可予湿棉签湿润口腔或用温开水漱口,切不可吞入开水,以免刺激胰腺分泌而引起并发症。

1.3.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压痛、反跳痛、皮肤黄染等症状体症;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性状以及可能会有排出的结石;及时检测血淀粉酶等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汇报。

1.3.4鼻胆管引流管的护理要向患者解释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常检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管在体外要做到双固定,即固定在鼻翼侧、颊部和床旁,并连接负压引流袋,连接处用无菌纱布包裹避免逆行感染。保持鼻胆管通畅和有效引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量以助于判断病情。引流初期,引流量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后期逐渐减少,如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引流液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警惕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应调整体位,保证引流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协助医生用甲硝唑100ml1次/d鼻胆管冲洗,预防胆道内沉渣堵塞鼻胆管,并可控制胆道感染的发展,冲洗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压力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4],如胆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ml以上,无感染征象者可暂时不必冲洗。采用闭式负压引流,2例行ERCP+EST患者术后出现腹痛加重、鼻胆管引流不畅(引流量<200ml/d,连续2日),考虑导管阻塞,及时调整体位,采用生理盐水100ml加庆大霉素16万u反复冲洗导管后病情好转,引流量达650ml/d,持续引流5天后拔管。通过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有利于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引流袋每天更换1次。鼻胆管引流术对引流管的护理要求极为严格,它是鼻胆管引流效果的重要保证,导管应妥善固定于颊部,做好标记,并经常检查。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因引流管刺激咽喉部而引起剧烈呕吐或脱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一般胆管引流量为400ml/d,引流量低于此指标,提示引流不畅,可能为炎性分泌物堵塞导管,易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等。若怀疑导管脱出,不宜强行往里输送,应固定好导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对于胆源性胰腺炎,若引流量在50~200ml/d,引流液色泽逐渐变成无色,则导管置入胰管内;若引流液平均在500~1000ml/d左右且逐渐减少,引流液由深褐色变为淡黄色,则导管置入胆管内。若无胆汁或胰液引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观察和护理结果

2.1术后应严密观察低血糖、急性胰腺炎、化脓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本组44例患者中有12例产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禁食、抑酸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等内科保守治疗与精心的护理,高淀粉酶血症在1周内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相关并发症,无1例死亡。

2.2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应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避免剧烈活动。一般每隔1周复查血淀粉酶,每隔1个月B超检查,以观察肝胆系统情况。如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及皮肤黄染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总结

通过对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认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充足的准备,术中准确的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腹部情况的观察,血尿淀粉酶的监测及加强对并发症的观察,促进胆道系统的充分引流是ERCP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安秋香,李春阁.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80~81.

[2]陈萍萍.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术后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5):2056~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