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3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戴建磊

戴建磊

(湖南省邵阳市精神病医院422000)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方法:选取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苯丙胺组,选取同期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苯丙胺组的60例患者与精神分裂组的60例患者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进、无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相似,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越、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苯丙胺组临床治愈率更高,具体原因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苯丙胺类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012-02

Controlstudyonclinicalfeaturesofmentalandbehaviordisordersaswellasschizophreniacausedbystimulantofamphetamines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ativelystudytheclinicalfeaturesofmentalandbehaviordisordersaswellasschizophreniacausedbystimulantofamphetamines.Methods:60patientswithmentalandbehaviordisorderscausedbystimulantofamphetaminesinourhospitalfromMar2010toMar2012wereselectedastheamphetaminegroup,andselectedanother60schizophreniapatientsastheschizophreniagroup,clinicaLfeature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Differencesofhallucination,delusionofjealousy,delusionofgrandeur,thoughtloose,excitedandradical,insightbetweentwogroupsweresignificant,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Efficiencyofamphetaminegroup(98.33%)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schizophreniagroup(66.67%),differenceof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Clinicalfeaturesofmentalandbehaviordisordersaswellasschizophreniacausedbystimulantofamphetaminesaresimilar,anddifferencesofhallucination,delusionofjealousy,delusionofgrandeur,thoughtloose,excitedandradical,insightbetweentwogroupsaresignificant,clinicalhealrateishigher,itneedstobefurtherstudyedinthefuture.

【Keywords】amphetaminesmentaldisordersschizophreniaclinicalfeaturescomparativeanalysis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ATSs)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因此被成为“苯丙胺性精神病”[1]。近年来,ATSs因严重滥用和所致精神障碍而被广为报道,获得了广泛关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并将其临床症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比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0例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为苯丙胺组,选取同期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精神分裂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选择标准如下[2]:(1)经我院确诊后符合ICD-10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2)精神病司法鉴定为ATSs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并强制入院者;(3)入院时尿检苯丙胺为阳性或被证实为滥用ATSs者;(3)非ATSs急性中毒者;(4)知情后统一纳入研究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后,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调查方法

回顾性行分析本次研究者的临床资料,明确调查内容,制作调查表,内容包括社会资料和临床资料两部分。社会资料主要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主要为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的临床症状及治疗结果。通过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的治疗结果。

1.3疗效评价标准[3]

遵照传统的4级评定法,分为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四个等级。治疗后,自知力恢复且精神症状消失者为痊愈;自知力明显改善,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者为显著进步:精神症状明显改善者为进步;精神症状无显著改善者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l5.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苯丙胺组的60例患者与精神分裂组的60例患者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进、无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33%(59/60)显著优于精神分裂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比较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国际上普遍将苯丙胺类兴奋剂(ATSs)用来描述苯丙胺、冰毒、摇头丸等兴奋剂,可以通过吸入、口服和注射等方式摄入。且ATSs滥用现象日趋严重,大部分长期使用超过20次,同时多药滥用,加剧各类精神障碍发病率和病情程度,并被医学界广泛关注[4]。本次研究中,主要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的60例由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障碍分析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根据药理作用机制可大致将ATSs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苯丙胺(安非他明)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另一类是MDMA(摇头丸)和MDEA等。前者以兴奋为主,后者兼有致幻作用。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均是儿茶酚胺的间接激动剂,主要是促进神经末梢内DA和NE释放,并阻止它们的重吸收,高剂量时候还可以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DA和NE的神经传递。长期和大剂量的使用,可造成纹状体内DA能神经元的轴突和神经末梢的损害甚至神经纤维变性,致纹状体内的络氨酸羟化酶、DA、以及DA转运体的长期低水平,使滥用者随年龄的增长易患帕金森病。此外,甲基苯丙胺还可以造成大脑新皮质、海马和纹状体内5-HT能神经纤维的损害。摇头丸除了增加中枢DA的释放外,还能增加5-HT的释放,并阻止其再摄取,促进5-HT能神经传递。多次暴露摇头丸,可以造成5-HT能神经通路损害,大脑皮质和海马内5-TH能神经突触缺失、神经纤维分支减少,从而对记忆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5]。患者因此产生幻觉、妄想、躁动、焦虑、冲动等与精神分裂症相似的临床表现。间断、剂量递增式给予ATSs可诱发与精神分裂症相类似的多种阳性症状,因此ATSs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和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相似,其引发的精神症状也因此相似。随着ATSs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ATSs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包括目前研究所忽略的保护性因素,同时还要探索这些精神障碍对药物滥用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更加关注ATSs所致精神障碍方面的研究以及加强ATSs所致精神障碍治疗方面的研究[6]。本次研究中,两组的精神症状大多无显著差异,但苯丙胺组的患者在视幻觉、兴奋激越、恐惧等方面较精神分裂组更常见,主要为在大量威胁性视听幻觉的不良影响下,患者易激发兴奋激越、恐惧不安、暴力冲动等现象。威胁性视听幻觉和不良妄想常使得患者的恐惧加剧,并出现东躲西藏、请求保护、冲动等不良行防御行为,并被证实为ATSs所致的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的主要特点。另有研究证实自身不同程度地增加多巴胺释放导致了自发复发,本次研究苯丙胺组7例患者于治疗后三个月内出现。此外,由于吸毒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不光彩,患方常有意隐瞒增加了误诊率,本次研究中尚无此原因误诊病例出现。多项流行病学结果显示,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是导致ATSs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发生率增高的前提之一,需要社会加大监控力度。由于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尚无全面的精神症状比较,并且症状量表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今后将优化研究方式、细化研究内容、扩大样本容量以作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相似,在视幻觉、嫉妒妄想、夸大妄想、思维涣散、兴奋激越、自知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苯丙胺组临床治愈率更高,具体原因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毅,戢汉斌.苯丙胺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患者个性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9,15(5):264-267.

[2]谢爱民,叶荫,刘学兵,等.伴与不伴酒依赖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依赖的认知功能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7(6):435-436.

[3]闫世艳,刘志民.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导致的行为变化及其相关的内分泌基础[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5):413-438.

[4]焦淑芬.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49例精神障碍者的精神症状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347-1351.

[5]沈渔邨.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83.

[6]赵敏,郝伟.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治问题[J].上海精神医学,2011,23(6):32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