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杜佳敏

平武县南坝中心卫生院急诊科62255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小儿患者在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取得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急诊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输液中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患者的心理评分以及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液中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试验组患者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患者在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输液;心理护理;临床效果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常见的有效治疗和抢救的一项护理操作技能,但是对于特殊人群小儿患者而言,临床上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体重等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1],用药的准确性密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与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直接的相关性。因小儿患者天生好动以及皮肤组织相对而言比较疏松的原因[2],因此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有一定的风险性,临床上有效的规范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文主要是探讨急诊小儿患者在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取得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急诊患者12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龄在5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1.3)岁,对照组所有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腹泻,15例患者为淋巴结增大,有25例患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还有10例患者为支气管肺炎;试验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4个月-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1.5)岁,试验组所有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腹泻,16例患者为淋巴结增大,有22例患者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还有13例患者为支气管肺炎.两组患者在年龄、比例、疾病等基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输液中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操作为:语言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交流时注意语速的轻缓、友好等,帮助患者减轻对打针输液的恐惧,在给患者打针过程中通过与患者交流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忽略对静脉输液的疼痛;行为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多从患者感觉的角度进行考虑,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个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关心和鼓励患者勇敢的接受输液治疗,患者在输液中,多与患者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跟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舒缓内心焦虑;放松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给予科学、益智、可行的互动小游戏,帮助患者身心放松。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患者的心理评分以及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输液中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患者的心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试验组患者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两组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22例呕吐,27例患者躁动,20例患者有恐惧心理;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8例呕吐,10例躁动,4例有恐惧心理,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结果

3.讨论

小儿在急诊输液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主要包括对周围陌生环境及人群的恐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自控力丧失及分离性焦虑[4]。因此在面对小儿输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措施,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艺术,为达到对小儿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治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是要注意方式,达到沟通的效果。小儿患者对家长非常依赖,尤其是在陌生环境中,而家长在面对患者的病情时因担心、紧张的缘故会表现出着急、不知所措,情绪变得很激动,甚至变得躁狂[5]。经本次研究可知,患者在输液中经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各项护理的有效性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患者经护理后其心理评分均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心理护理小组患者的心理评分下降更加显著,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在输液中心理护理小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更少。综上所述,急诊患者在输液中采用心理护理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5:118-119.

[2]李鸿彬,袁娇,刘丁凤,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05:138-139.

[3]李雪清.优质护理在降低急诊小儿输液纠纷投诉率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8:162-163.

[4]王艳.心理护理对急诊小儿输液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践,2015,18:2546-2547.

[5]李媛媛.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46.

作者简介:杜佳敏,1993.11.2日出生,女,四川省平武县,专科,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