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沈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沈玲

沈玲

(遂宁市中心医院河东院区重症医学科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ICU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将所选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ICU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护理;护理效果

ICU主要是对重症患者进行监护与抢救的科室,由于ICU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速度很快,因此患者在病情特殊性与严重性的影响之下,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或是恐惧等一系列不良心理,而这一系列情绪不但会影响治疗的结果,还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1]。所以,有效消除ICU患者在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ICU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结果与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ICU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将所选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4例患者,男26例,女18例,年龄20—70岁,平均(43.9±3.6)岁;研究组44例患者,男27例,女17例,年龄21—72岁,平均(44.1±3.7)岁。本次选取的患者经诊断均符合ICU的收治标准,同时排除其他生存期较短的癌症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而两组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等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ICU护理,内容大致包括: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对其血压、血糖等进行测量,同时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按照医嘱使用相关的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维护性治疗[2]。研究组则在上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如下:(1)首先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分型。临床心理学指出,患者的性格与其对疾病的认知与自我情绪的控制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前,首先需要向患者与患者家属了解患者正常状态下对疾病的态度、看法与性格表现等,再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对患者心理进行分型。分型结果为:恐惧紧张型(多为性格较内向、孤僻、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或老年患者)、顾虑型(主要为病程较长的患者)、乐观配合型(多见于文化程度较高、性格较乐观的患者)。(2)根据心理分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恐惧紧张型患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介绍ICU监护的目的、方法、效果等相关知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躁和恐惧心理;对于顾虑型患者,护理人员则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ICU监护与治疗的重要性,并着重突出当前所采用的护理措施与护理设备能起到治愈或减轻疾病的作用,从而消除患者的疑虑,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而对于乐观型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重视服务的态度,注意在护理时保持微笑或柔和的态度,给予患者一种乐观积极的形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心理的舒适度,同时还有使患者继续保持乐观的心态。(3)针对ICU病房的布置。ICU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除了源于病情的影响外,还受到ICU病房特殊性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重视对病房环境的护理,时刻保持病房的干净整洁、选择柔和的灯光、尽量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在不影响工作仪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将音量调至最低。

1.3评价指标

将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本次护理效果的评价指标;焦虑水平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抑郁水平则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上述两项评分越高表示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3];护理满意度则通过自制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最终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运用SPSS21.0软件,正态平均资料以(±s)表示,并以t对组间数据比进行检验,组间率则用x2检验;例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两组SAS与SDS评分比较

观察两组护理前后SAS与SDS评分,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改善,但两组比较,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SAS与SDS评分比较(±s,分)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有22例,比较满意21,不满意1例,故护理满意度为97.7%(43/44);对照组患者度护理非常满意有16例,比较满意19例,不满意9例,故护理满意度为79.5%,;两组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心理护理对于ICU患者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护理手段,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对病情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是提高目前ICU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其SAS、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均优于采用常规ICU护理的对照组患者(P<0.05)。这就表明,通过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型,再根据患者心理分型结果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通过对治疗环境的护理,对于改善ICU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ICU护理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够改善ICU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提高ICU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朱秋云.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04):50.

[2]尚应萌,李月霞,张莹,等.探讨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3):254.

[3]张云,林小云.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3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