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净抢救急性安眠药中毒112例

/ 1

纳洛酮联合醒脑净抢救急性安眠药中毒112例

王海峰孙志书

王海峰孙志书(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四平136000)

【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205-02

药物中毒是急诊内科常见病,其中又以安眠药中毒多见,严重可以致命,需积极救治。我科2008.4—2010.4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净治疗急性安眠药中毒112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112例均是我科收治急性安眠药(安定片、苯巴比妥、氯丙嗪三唑仑等)中毒患者,其中男35例,女77例,年龄16-38岁,最短服药后30分钟来诊,最长服药14小时来诊,服药15-300片不等。根据来诊时症状,分为轻度中毒48例,中度中毒51例,重度中毒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15例,女47例;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全部病例按一般中毒原则处理。对照组:催吐或清水洗胃、输液、利尿、纠酸、导泻等并静脉点滴美解眠;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轻、中度中毒患者静注纳洛酮0.4~0.8m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重度中毒患者0.8~1.6mg静注,每2h重复1次直至清醒。

1.3疗效判定显效为2h内呼吸、神志恢复正常;有效为12h内呼吸、神志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无效为≥12h呼吸神志无明显改善。

2结果

2.1疗效标准根据用药及完全清醒时间,自觉症状消失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判断。

2.2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35%,对照组显效率1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均有效,对照组有5例无效,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负作用,见表1。治疗组未出现任何副作用。

3讨论

镇静催眠药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急危疾病,具有逐年增多趋势,治疗上缩短催醒时间极为重要。镇静催眠药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一次大剂量进入体内,轻则可致嗜睡、无力、共济失调,重则昏迷、呼吸抑制、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推测为药物抑制脑干上行网状系统,可使体内β-内啡肽的释放增多。纳洛酮为羟(=)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纯拮抗剂,纳洛酮可有效地抑制β-内啡肽效应,解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使临床表现迅速改善。其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组结果表明,纳洛酮有明显催醒作用,能缩短病程时间。但对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纳洛酮为安眠药急性中毒救治中的一种极为有效的药物,对急性安眠药中毒同时大量饮酒者,也有很强的催醒作用,值得在急诊抢救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