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陈文彦

山东省莒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76600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医院在治疗多囊卵泡综合征时,应选用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作一阐述。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辅助检查;治疗措施

1辅助检查

1.1内分泌检查

(1)血清睾酮、双氢睾酮、雄烯二酮水平升高,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水平下降,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清总雄激素水平不高、但血清游离睾酮升高。由肾上腺产生的脱氢表雄酮或硫酸脱氢表雄酮正常或轻度升高。

(2)FSH、LH测定:血清LH水平升高,无周期性排卵前峰值出现。FSH正常或偏低,约60%的患者LH升高,LH/FSH≥2,如LH/FSH≥3以上,更有助于诊断。约95%的患者LH/FSH升高,在非肥胖的患者中更明显。以GnRH刺激后LH反应亢进,FSH反应偏低。

(3)尿17-酮皮质类固醇正常或轻度升高,升高时提示。肾上腺功能亢进。

(4)雌二醇正常或稍升高,无周期性改变,无排卵前后升高现象,E1/E2比值>1。

(5)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水平升高,特别是肥胖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时,血胰岛素反应高亢。

(6)10%~30%患者PRL轻度升高。

1.2超声检查超声显像可见双卵巢增大,包膜回声增强,间质丰富。卵巢皮质内有各级未成熟卵泡形成的小的无回声区,多位于边缘,使卵巢声像呈“轮辐状”,小卵泡多者也可散在分布于卵巢内。无成熟卵泡可见,连续监测也未见主导卵泡发育及排卵迹象。由于缺乏周期性的雌激素的刺激,声像图显示子宫可略小于正常,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异常。彩色超声多普勒可见PCOS患者卵巢基质血流明显增加。

2治疗

2.1降低LH水平

(1)用短效避孕药或Diane-35(含炔雌醇0.035mg及酯酸环丙孕酮2mg)等,周期性服用,通过反馈作用降低LH的高频高幅异常分泌,使卵巢源性雄激素减少。同时,酯酸环丙孕酮可有效地对抗雄激素,抑制内源性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及5α还原酶的活性,抑制毛囊雄激素受体生成而减少毛发生长。其它的避孕药有妈富隆,其含炔雌醇30μg和地索高诺酮150μg,后者雄激素活性低,极少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因周期性子宫内膜剥脱起到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GnRHa可降调节垂体Gn分泌,下调细胞膜GnRH受体,使垂体LH分泌明显减少,抑制卵巢源性的雄激素分泌。常用剂型有GnRHa缓释剂:诺雷德(zoladex3.6mg),达必佳(decapeptyl3.75mg),达菲林(dafelin3.75mg)。于月经的第2日皮下注射,连续抑制作用达29日,最多可连续使用3个周期以避免长期的低雌激素效应,可用于要求生育而难于控制的高LH水平的PCOS患者。

2.2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胰岛素靶细胞的敏感性,降低血胰岛素的水平,控制糖代谢紊乱,改善PCOS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于肥胖的PCOS患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及糖耐量异常者,降低胰岛素尤为重要。

(1)降低体重:应强调体育锻炼,控制饮食,必要时辅予降低代谢的减肥药物。

(2)甲福明:是双胍类,剂量为每日1000~1500mg。是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降低血胰岛素,纠正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改善卵巢排卵功能,提高促排卵治疗的效果。

(3)二氮嗪:用于直接降低胰岛素的药物,300mg/d,对降低胰岛素及血游离雄激素有明确效果。

(4)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主要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是新一代的胰岛素增敏剂。它可增加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直接影响受体后胰岛素信号传导和级联反应,最终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通过调节脂代谢,纠正血脂异常。格列酮类除纠正糖代谢信号途径异常外,同时是卵巢细胞分裂信号途径的抑制剂,在卵巢内发挥双重作用。TZDs为B类药物,动物实验中可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引起胚胎死亡和生长受限。因此,妊娠、哺乳妇女不宜服用本药。

2.3降低雄激素水平及其受体活性上述降LH药物及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均可降低血雄激素水平。螺内酯是醛固酮竞争抑制剂,能与二氢睾酮竞争靶组织的雄激素受体,也能降低17α-羟化酶活性,降低血中睾酮水平,每日剂量40~200mg/d。

2.4促排卵有生育要求者,在用GnRH-a或避孕药降低血LH或睾酮后,使用氯米芬50~150mg/d,连用5~7日,用基础体温及超声监测排卵,适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IU肌注促排卵。若使用氯米芬无效时,可采用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如重组人促卵泡成熟激素(gonal-F)促排卵,低剂量递增。生育期不要求生育的妇女,若年龄≤38岁,仍应在调整内分泌紊乱、降LH和雄激素水平后行常规促排卵治疗,如氯米芬、他莫昔芬,保证有周期性月经来潮。若促排卵无效时,可考虑单纯黄体酮撤退性出血治疗,以预防子宫内膜癌。

2.5手术治疗诱发排卵的药物出现前,卵巢楔形切除术一度曾是不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唯一治疗方法。目前逐渐被各种腹腔镜下的电灼术、多点穿刺术或激光打孔术所取代。在腹腔镜下,适当固定卵巢,用单极电凝针垂直于卵巢表面或以激光瞄准卵巢表面,调整功率和工作时间,根据卵巢的大小,在卵巢表面作直径2~4mm、穿透皮质3~5mm的孔4~20个。术中注意避免损伤卵巢门附近结构和卵巢系膜的血管,影响卵巢的血液供应。适当采用防粘连措施。术后50%至90%的病人恢复排卵,妊娠率为40%甚至70%。手术治疗更适合于那些有高LH水平的患者,而对于那些肥胖、胰岛素抵抗的PCOS并不推荐作为优先考虑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范秀英;11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

[2]杨柳青;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