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全输注丙泊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如何安全输注丙泊酚

徐文云

徐文云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温岭317511)

【摘要】丙泊酚是临床上较为常见和理想的镇静药物,是ICU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的首选药物。但是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后可引起丙泊酚输注综合症(PRIS),因此掌握丙泊酚的药效学特性和药动学特征,控制输注时间和剂量、浓度,及早识别PRIS并停止使用丙泊酚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丙泊酚PRIS安全输注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3--

丙泊酚于1986年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是一种药效强,起效快,经静脉使用的镇静催眠药,用于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以及ICU患者的持续镇静,因其不溶于水,于是以1:10的比例溶于大豆油中,丙泊酚除了一些活性成分外还含有2.25%的甘油、1.2%的蛋黄素、0.005%的依地酸钙和氢氧化钠用于调整PH。加入依地酸钙是为了抑制污染药物的微生物生长,药物细菌污染可引起感染的并发症。它的热量:1.1kcal/ml。

1药效学及药动学

丙泊酚起效快(约30s),使HR下降,抑制呼吸,脑血流下降,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分布迅速(分布半衰期为2-4min),清除迅速(清除半衰期为30-60min),经肝脏代谢,尿道排泄,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丙泊酚不会在体内蓄积,但是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后可引起难治性窦性心动过缓,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高钾血症,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难治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即丙泊酚输注综合症。

发现1992年至2004年间,有26篇文献先后描述了14例成人和24例小儿患者出现PRIS,并研究了相关病理生理。

PRIS多见于小儿,最初发现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1990年,丹麦报告了1例两岁喉炎的患儿,在持续输注丙泊酚4天后(10mg/kg/h)死亡。1992年Parke报道5例患儿在持续输注丙泊酚后死亡,这些患儿年龄从难从4岁到6岁,因呼吸道感染而需机械通气,丙泊酚的平均速率为7-10mg/kg/h,平均持续时间为66-115h,临床表现为高脂血症,肝脏肿大,代谢性酸中毒,心动过缓及心力衰竭。

成人也可发生PRIS,据报道,2例成人患者输注丙泊酚后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的症状,这2例接受的丙泊酚剂量都较高,或者说对成人而言相对较高,1例是12mg/kg/h,持续了3天,另1例是13mg/kg/h,持续了5天,生化检查显示两者的心脏,骨骼肌,肌肉细胞均有受损的迹象。

2输注方案

Fresia等对澳大利亚及新西兰一些PICU中使用丙泊酚的情况作了调查,尚未有PRIS的病例,这可能与丙泊酚持续输注时间较短,使用剂量较小有关。

对PRIS发生的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具有一些共同点:发生死亡的病例丙泊酚输注时间都较长(>48h),剂量也高于一般的推荐用量(>1-4mg/kg/h),临床上有必要开始寻找更为安全的丙泊酚输注方案,cornfield等总结了142例危重患者输注的经验,他们发现所有的患儿均未发生PRIS,也就是说,丙泊酚的最大输注速率不大于4mg/kg/h,平均持续时间16.5小时,最大为19天。

有人提出,长时间大剂量输注丙泊酚(>4-6mg/kg/h,时间>48-72h),必须在非常谨慎的情况下进行,开始输注丙泊酚24h内,应检查患者的血中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浓度,并需观察是否予正性肌力药的必要,如果这种大剂量输注需要维持3天以上,最好改用戊巴比妥等作用时间长的药物。

3讨论

PRIS是一种少见但非常致命的综合症,PRIS的出现引起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丙泊酚在ICU中被视为安全有效的镇静药,但必须强调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用于监护室儿童(≤16岁)镇静,成人:0.3-4mg/kg/h且≤48h,使用中监测血液PH,血浆乳酸,肌酐,联合用药,在取得理想药效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PIS,其治疗成功率低,故临床上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