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26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黄艳

(广西靖西市安宁乡中心小学广西靖西533807)

【摘要】朗读是贯穿整个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方式,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朗读不仅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的语感及韵味,还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记忆,理解语言的诗性美。从健康学角度讲,大声朗读可提高肺活量,促进脑细胞活跃,朗读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更利于身心健康。但目前小学教学状态过于强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成绩,将语文朗读变成一种教学主义形式,扼杀了学生朗读热情。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淡浅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培养;策略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对文字的理解转化为有感情的出声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让读者体味到语言的韵律,文字表达的妙趣,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文字表达的意义和思想,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的写作能力。深入的朗读让人感觉朗朗上口,颇具有“只可意味,不可言传”味道[1]。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教师注重于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学课程以比赶追形式进行,以填鸭式强制学生学习任务,语文教学中强调识字、背诵,忽略了朗读环节,这样抑制了学生对文字理能力的表达,学生的文字情感得不到有效释放,导致语文整体水平不高,现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能力做如下分析。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1师生对语文朗读认知性不高

随着我国对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求,小学教学任务繁重,目前小学教学中比赶超现象较为严重,教师一味追求教学质量,学生被迫学习、死记硬背,语文教学中更强调文字书写、背诵能力、作文写作,往往忽略了语文朗读,认为朗读只是嗡嗡作响,浪费时间,给予学生朗读时间极少,也只是走形式朗读,有的小学中甚至取消朗读。这样导致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认知不足,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朗读激情。

1.2朗读形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性

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除了师生朗读认知不高之外,还与朗读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有关。目前小学朗读教学中还采用传统朗读方式,仅仅采用语文课本中的朗读内容,让学生照课本内容走形式朗读一遍,或者老师带头朗读,让学生模仿朗读,这样驱使性朗读使学生缺乏主见,难以感受文字的表达力,朗读积极性较低。

1.3缺乏朗读指导和朗读评价力度不足

小学朗读教学中,普遍由老师领读,学生盲目跟读。老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有的教学虽进行朗读指导,但缺乏目的性,只关注语调,忽略了文字的理解力,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和目的,制约了学生的文字理解和想像力。目前小学朗读教学中没有具体考评朗读的工具,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水平时,也仅为“朗读不错”“读得真好”的模糊评价,没有对学生朗读情感、语调、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进行评价,这样缺乏朗读教学目的性,朗读质量低下。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增加朗读时间,提高师生朗读认知性

提高教师教学观念,增强朗读意识,越来越多的老师已认知到,课堂上并不讲得越多,教学质量越好,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习潜能,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朗读教学中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现象。可转变成老师陪同学生一起朗读,讨论朗读中语调、技巧,向学生讲解描述文字表达的意思,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思考,对朗读中的疑惑及时解答。另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提高朗读技巧。

2.丰富朗读形式,增强朗读趣味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各种视频、音频教学被广泛使用于教学中。在朗读教学中,除了语文课本中的朗读内容,老师应积极寻找感情丰富、文字表达生动、健康积极的课本供于学生朗读,同时打破过去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局面。在朗读前,向学生讲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背景、思想,让学生以理解为前提朗读。并在朗读一些描写环境的内容中,如朱自清的《春》,《观钱塘江》等描写环境类的朗读课本中,可为学生播放身临其境的场面感受,让学生有明确的视觉感受。在朗读人文感情色彩中课本,如《变色龙》、《沙士比亚》戏剧时,对文中人物角度的塑造,语言修饰,老师可现场编排节目,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人物,提高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朗读热情和提高教学质量[2]。

3.运用生动规范的朗读指导和教学评价

首先朗读教学应规范、科学,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进行范读,规范学生的发音、语调指导,还可鼓励学生多朗读,大声朗读,不要压抑,并且让学生都进行朗读,在多次朗读中找到文字的韵律,体会到文字表达的意思。另外,教学评价应实质化,贴近学生朗读需求,评价不能夸夸其谈。应根据学生朗读时的心态、神情、理解能力给予综合评价,对朗读不足的进行指导纠正,但给予肯定其它方面,如“你朗读时神情专注,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下次可稍读慢一点,让大家跟上节奏”。对朗读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对各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点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兴趣[3]。

【讨论】

朗读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它将写作者和朗读者灵魂、情感紧密相连,让写作者的情感灵魂通过声色的表达,让文字艺术得到升华[4]。而朗读作为小学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对朗读的培养不可或缺,通过朗读让学生大声宣读文字,体味到文字的表达妙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力和记忆力,为良好写作打下了基础,通过探究小学朗读教学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天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J].中外交流,2016,(29):291.

[2]高国银.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J].课外语文(下),2017,(2):82.

[3]陈孝竹.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调查——以宜宾市Z小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徐莉萍.小学低学段语文绘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