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不能形式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教学模式不能形式化

孙元月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改革Theeducationalmodelcannotformalize

SunYuanyue

Abstract:Westudythenewteachingideaduringtheemphasis,doesnotrepeltheteachingwaytoreforminthecurriculumthevitalrole,doesnotwanttodenybetweenthetwotocomplementoneanother,theindispensablerelations.Theideadoesnottransform,thewaytransformeddidnothavethedirection,didnothavethefoundation;Thewaydoesnottransform,theideatransformedhaslostthehometoreturnto,haslostthefoothold.Therefore,thecurriculumreformsbothneedstotaketheideareformtheleader,andmusttakethewayreformthecarrierfunction.Changeswhentheimpetusclass,shouldadvancetheeducationalmodelmethodicallythechange,causesthecurriculumtoreformwell,amoreactualtodirectiondevelops.

Keywords:TheeducationalmodelCurriculumreforms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070-02

对于新课改,作为肩负使命的一线任课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在积极思考,努力探讨。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比如什么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还有什么“洋思理念”、“杜郎口模式”等等,毋庸置疑,这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的!

每种先进模式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工作过程的优化、总结形成的,其中包含着创建者大量的经验与智慧,要真正理解、消化其中的精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新课程实验之初,学校往往会组织教师学习,更新教学观念。为了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一线教师往往会更加重视学习教学模式的外在表现。殊不知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有一定适应性的,教学模式与一节课也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更多的情况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没有领会教学模式背后的教育理念,对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自然领会不透。很多教师为了追求课改的“效果”,在课堂的形式上采取盲目“跟风”,实质上是怀里抱着新课程而背上仍然背着老课程!有些老师采用的所谓“体验”和“探究”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并没有领悟课改的实质,而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追求的只是形式。这就是所谓的防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不要看什么好,就学什么,用什么,而不管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反而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所以我认为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自己教育对象特点的就是最好的。因此,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应该在充分研究自己教育对象的基础上,去开发,去探讨。在借鉴其他优秀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这几年的课改实践证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其本质而言,应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重在培养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教学目标不是给学生灌输已有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第二,教学策略重在提倡开放性。新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方法、途径、目的、内容等方面都要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这表现在要留给学生展示其个性、发挥其才能的足够空间,在时间安排、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结论的发表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的自由度,还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和潜能。

第三,教学内容重在解决问题。创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课堂教学不应是直接呈现给学生现有的结论让学生单纯地去理解和记忆,而是应让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思维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活跃。

第四,教学过程重在加强实践。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与现实需要,所以进行创新型教学必须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情境,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并把这些纳入考核和评价的范围。

第五,教学手段重在实现现代化。广大中小学生具有形式上追新、内容上求变、心理上寻奇及感官上追求刺激的心理特征,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会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与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知识环境保持同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广大教师只有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精髓,改变了陈旧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明确“教师中心”的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的错误,才会发自内心地参与课改,从而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相反,如果仅仅把教学模式的变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唯一突破口,就会产生“小脚穿大鞋”或“大脚穿小鞋”的弊端,这对于教学改革是有害无益的。

当然,我们在强调学习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并不排斥教学方式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更不想否认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课程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在推动课改时,应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模式的改变,使课程改革向更好、更实际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