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灰色血小板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1例灰色血小板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高玉林邢海燕康云

高玉林邢海燕康云(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门诊442000)

【摘要】目的:对一例灰色血小板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皮肤、生活、药物以及饮食等方面护理。方法:对患者给予铁剂,每月规则性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结果:贫血被纠正,控制在正常水平。讨论:提出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增强机体的耐受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治疗。

【关键词】灰色血小板综合征;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155-01

灰色血小板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为血小板轻度减少,血小板形态较大,缺乏颗粒而是灰色,血小板凝集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1病例简介

患者,女,20岁。因头晕、乏力、月经量大且不规律就诊。患者父母为姑表兄妹近亲婚配。患者13岁初潮时即出现月经量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皮肤易有瘀斑。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缘下未及。妇科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白细胞3.7×109/L,血红蛋白78g/L,血小板64×109/L,网织红细胞0.043;中性粒细胞0.656,淋巴细胞0.294;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粒系0.464,分叶核粒细胞比例偏高,红系0.368,以晚幼红为主,淋巴细胞0.152,血小板易见,巨核细胞不少;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可见巨核细胞;妇科B超未见明显异常。予对症支持和免疫抑制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90)×109/L,拔牙后牙龈持续渗血约40min,手工计数血小板为75×109/L,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偏大,直径3~5微米,Wright染色血小板呈均匀灰蓝色,无明显颗粒,粒细胞内未见包涵体。血块收缩不良,20min退缩<40%,出血时间延长至14.5min(正常4~8min)。瑞斯托霉素、ADP、胶原和U46619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迟与减弱。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与GPⅡb/GPⅢa含量正常,血小板结合纤维蛋白原能力正常。电镜检查可见致密颗粒,但缺乏颗粒,在瑞斯托霉素、ADP、胶原和U46619刺激下,患者洗涤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异常。凝血功能示血浆纤维蛋白原1.82g/L(正常参考值2~5g/L),其余指标正常,溶血检查、血沉及抗核抗体系列检查均阴性。该患者经对症支持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给予铁剂后贫血被纠正,每月规则性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后月经量亦控制在正常水平。

2护理

2.1心里护理:首先做好家属和患者的心里护理,消除恐惧感,增强治疗信心。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2预防感染,减少探视人次数。凡进入病室者均戴口罩,接触患者前先洗手,每天用紫外线照射病室,每天用消毒剂擦洗桌面,餐具消毒,定时通气,保存室內客气新鲜。

2.3加强口腔、皮肤护理,观察口腔粘膜情况,必要时用消毒液漱口,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抓挠,以防抓破感染。若有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每天沐浴更衣,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避免肛周感染。

2.4限制剧烈活动,用软毛刷,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绝对卧床休息;如鼻、牙龈出血,可用1%麻素或0.1%肾上腺素棉球或明胶海棉压迫止血,血细胞低于正常时,谢绝探访,进行保护性隔离。缓解阶段可以适当参加一些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5饮食宜软而细,给于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变换食物品种,注意色、香、味。少食多餐,忌过硬、刺激性强的食物,避免引起口腔和消化道出血,忌生、冷、不洁食物。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2.6尽可能避免使用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3讨论

本例患者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幼有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轻至中度减少,Wright染色血小板偏大,呈灰蓝色,患者骨髓电镜检查证实血小板缺乏颗粒,可确诊灰色血小板综合征(grayplateletsyndrome,GPS)。血小板含有两种特异性颗粒:颗粒和致密颗粒,在止血中发挥重要作用。[1]中华血液学杂志,该患者经对症支持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给予铁剂后贫血被纠正,每月规则性服用雌激素与孕激素后月经量亦控制在正常水平,现已能正常生活与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血液学杂志,刘文斌,曹丽娟,刘艳慧,等.灰色血小板综合症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