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怎样进行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试谈怎样进行校本培训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侯栋芳

侯栋芳河北省尚义县七甲乡中心小学076750

摘要: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发起、规划、组织的,旨在满足学校与教师实际发展需求,主要依靠本校教师在校内进行的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与培训活动。诸多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校本培训。在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校本培训影响因素有效途径

一、校本培训的概念及特征

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发起、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教师为培训对象、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组织教师在岗研修和学习的开放性培训活动。校本培训需把握三个特征:针对性、自主性、灵活性。

二、有效校本培训的途径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的路子。

1.名师“请进来”

一般意义上的“请进来”,是指学校邀请市内甚至全国名师名家到校亲自指导,提升广大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做到这样固然是好,但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资金缺乏等客观原因,要做到这一步实在比较困难。因而名师也可以这样“请进来”——观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倒是既可以让全体教师亲身感受名师的风采,又能解决农村学校资短缺的问题。而且以现在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行得通的。买回一些名师的实录和讲座学习,通过看他们的课堂实录,让众教师与名师走近,是一个价廉物美且很有收效的好法子。

2.骨干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师群体,就必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我们通过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让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先进模范充分发挥作用,帮助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四课”的做法,即高级教师上好示范课,优秀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每次活动,参加上课的教师都将骨干教师引领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展示。每一次公开课,从思路、理解到课件制作,从教学方法到材料选择,老教师毫无保留地指导、示范,这种实地培训、现场培训使年轻教师终身受益。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协作精神的培训,保证他们健康成长。而每一次活动,每位参评教师都要在课前写出说课稿和教案,课后写出“教后反思”、“教学案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又要指点青年教师如何写作案例、论文、反思,这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教育科研水平快速提高。可以说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的辐射作用以及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带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3.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

正如上面所述,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与此相关,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保留了与同事共同参与的情形。鉴于工作关系的联系,在校本培训的学习过程中,理应开展共同的学习与研讨,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建设学校团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

(2)共同学习与研讨既可以由教师个体提出问题出发,也可以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总体需要而设定主题内容。

(3)共同学习与研讨的内容不仅要基于教育教学的业务领域,也要涉及学校发展与学校管理等其他领域。

4.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就教师工作而言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要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反思特质,唤醒教师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停留在经验表层的重复上,而无理性凝结的思考,无法形成个人教学特色,更不用说把宝贵的经验推广。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学校也要引导教师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梳理教育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积累教学经验,使之不断升华,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

在农村小学校本培训中,领导干部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途径千方百计为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提供发展的舞台,促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合理竞争、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京市金陵中学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步探索.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1,19。

[2]普通初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3]夏向东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的构思.教育科学,2001,(2)。

[4]王过群初中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估.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