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分析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分析应对

李秀琼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分析小儿骨科护理危险因素,实施应对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的风险意识及防范能力。结论:通过对小儿骨科护理风险分析,改进管理措施,保证患儿就医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

【关键词】骨科;小儿;安全隐患;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298-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它涉及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年幼无知,好奇、好动,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治疗依从性差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所以护理过程当中容易出现风险事件[2]。通过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人性化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

1.1意外伤害儿童好奇心强,但安全意识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意外伤害。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二十万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而通过及时的教育和防范,80%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1.1.1跌倒骨科患儿因躯体运动功能受限,地面上有积水或果皮,物品凌乱,极易发生跌倒的危险。

1.1.2坠床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将患儿独自放在床上;夜间家长入睡;或是没有打开床栏杆都将会造成坠床的危险。

1.1.3烫伤、夹伤、砸伤开水房管理不善,热水瓶放置不当,不正确使用取暖用具都将导致患儿烫伤;患儿好奇、好动容易造成门窗夹伤,我科就曾发生患儿扒看门缝夹伤手掌事件;其次牵引秤砣管理不善也会致患儿砸伤等意外伤害。

1.1.4呛咳、误吸患儿治疗体位的限制,进食服药时方法不当、哭笑都容易造成呛咳、误吸,甚至窒息危及患儿生命。

1.2患儿身份信息错误患儿语言表达不清;身份识别措施不健全;未戴手腕带或自行拆除手腕带;玩弄丢失床尾信息卡片;寒暑假高峰期,在加床搬床过程中都容易导致患儿信息错误,带来安全隐患。

1.3家长行为问题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监管不到位,让小儿独自游走、玩耍、攀爬;自行乘坐电梯;上下楼梯;都潜在安全隐患。

1.4各种并发症骨科的专科性和小儿患者的特殊性,石膏、夹板、矫形支具的广泛应用,使患儿发生石膏综合征、压疮、失用性萎缩的几率增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严,探视及陪护人员多,流动性大就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1.5医疗行为不规范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及风险防范意识低下,执行各项操作流程不规范。药物剂量不准确、用药方法不当、输液外渗、药品的不良反应等都可能给患儿造成伤害。

1.6健康教育不到位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不重实效。同时由于小儿患者对于自身状况的表达和反应具有自身的特点,以及语言沟通的障碍,都将对健康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2.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小儿骨科的特点,不断完善制度,实施全面的监控。针对科室容易发生的潜在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确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并组织演练,人人掌握。

2.2重视护士业务素质的培训

深入开展护士法律教育及安全教育,培养“慎独”精神。明确安全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同时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级的护士作用[3],保证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2.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改善工作压力

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3],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关爱科室成员,营造和谐友好的工作氛围,减轻工作压力,增进职业归属感。

2.4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理质量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和核心[3]。我们通过建立个体质量控制、科室质量控制及护理职能部门三级监控体系来强化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监管。

2.5加强护患沟通,重视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健康信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并且自觉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4]。针对小儿骨科的特点,我们采用了温馨提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健康宣教单、板报宣传栏、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方式,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分阶段健康宣教。入院时实地查看病区环境,介绍病区设施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讲解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他们对科室相关规定的遵守。住院期间重点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帮助家长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指导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出院后注重功能锻炼的指导,并发症及意外伤害预防。由于患儿家长文化水平不同,健康教育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士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来帮助患者。

2.6改善病房就医环境

完善病区各项标识及安全提示,保持病房设施完好无损。统一规范放置病房物品。介绍床头治疗带内的相关设施及注意事项,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使用电源插座。利用科室发生的患儿在充电过程中玩弄手机致短路爆炸的不良事件进行警示教育。指导家长及时使用防护栏,示范正确下床使用拐杖的方法。加强清洁员安全意识教育,不乱占用安全通道,地面保持清洁干燥。开水房上锁管理。为了避免患者就医时高峰期等床时间过长,启动预约挂号机制,建议医疗范围内可以延期手术治疗的非学龄儿童不在高峰期时间就医,使患儿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相对充足的医疗人力资源。

3.小结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有效的进行护理,才能促使患儿康复,使家长满意。也只有安全有效的实施护理,才能体现出我们护士的职业价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进行监控,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才能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放心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杨银玲,黄湘晖,林丽丽.骨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2-13.

[3]蔡文智,张莉.护士长管理工作指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28,258.

[4]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