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湿疹患者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湿疹患者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体会

陈岩

黑龙江省桦南县中医院154400

摘要:目的:探讨湿疹患者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在2013年到我院就诊的64例湿疹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中医内科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为:治愈45例(70.3%),显效13例(20.3%),好转4例(6.3%),无效2例(3.1%),总有效率为96.9%。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湿疹临床效果显著,其住院治疗费用少,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湿疹;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目前湿疹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皮肤疾病,临床中患者以皮疹为主要表现,发病时有瘙痒感,溺水四溢[1]。湿疹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皮肤疾病,该疾病具有反复的特性,很难根治,还会让皮肤内的病毒进行扩散,对其平时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次对2011年我院接收的64例湿疹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其使用中医内科治疗进行探讨,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我院共有64例湿疹患者接受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8个月-73岁,平均(21.5±2.7)岁;病程1周-4年,平均(1.1±0.3)年。本组病例的发病部位为:头部39例,四肢18例,其他部位7例。本组病例的临床诊断结果为:急性湿疹42例,中度湿疹18例,慢性湿疹4例。

1.2方法:本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以发热、红斑、皮肤灼热、丘疹等为主,舌苔黄、舌尖红、脉数。本院自拟中药组方为:生地30g、生石膏20g、茵陈15g、知母15g,赤芍、防风、生甘草、泽泻、丹皮、黄芩各10g,水煎服,1付/d,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适当增加药量。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该疾病的判断来进行疗效判断。1)治愈:完成治疗,患者没有瘙痒感,皮疹消失,3个月后复查,没有复发;2)显效:完成治疗,瘙痒有很大改善,皮疹减少很多,3月后复查,没有复发;3)好转:完成治疗,瘙痒有所改善,皮疹间歇出现;4)无效:症状全部存在,没有任何改善。

2结果

经过4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为:治愈45例(70.3%),显效13例(20.3%),好转4例(6.3%),无效2例(3.1%),总有效率为96.9%。

3讨论

以中医角度来对湿疹进行探讨,其发病多是因为生活不规律、饮食失节、酗酒等导致了其脾胃失调,湿热堆积,外感湿邪,让病理在肌肤出现。在我国中医的古代文献中对于湿疹的介绍首见于《金匮要略》,指出“浸淫疮,黄连粉主之”。在《医宗金鉴》中认为其病机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我国现代中医学家将湿疹的病因概括为:不离“风、湿、热、邪”,患者的发病多是因为天生体弱,湿热在体内堆积,脾胃失调,又受湿邪侵袭,导致的发病,饮食失节也会造成脾胃失调,引起内湿外现[2]。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以及症状来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将其分成急性、中度、慢性这三类湿疹类型。

根据湿疹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湿热并盛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燥型等,湿热并盛的湿疹临床中发病比较快,病程不畅,患者表现出便秘、口渴、舌苔偏黄白,还有潮热和皮损的症状,是湿热侵袭体内,在表皮表达的疾病;脾虚湿盛型湿疹则发病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患者舌苔偏白,溏泻,皮损渗液比较少,但是比较粗糙,有类似鳞屑的表皮,是因为脾虚湿热所致,让表皮失养;血虚型的患者其发病较慢,患者的皮损有血痂产生,舌苔发白,是血虚风燥所致,患者长期患病,身体阴血受损。

在本组湿疹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中,本院自拟中药组方为:生地30g、生石膏20g、茵陈15g、知母15g,赤芍、防风、生甘草、泽泻、丹皮、黄芩各10g,水煎服,1付/d,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此药方是以传统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现代医学研究共同研制的方案,能够对患者的阴虚、湿热具有很好效果,其中生地具有凉血作用,赤芍是活血的药物,丹皮则是消除瘢痕的作用,这些药物进行搭配适用,能够化湿,凉血,补阴,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湿疹患者的中医内科治疗中,对于水疱糜烂渗出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湿敷的方式,常用的外治药物主要包括:青黛、苦参、紫草、蒲公英、野菊花、冰片、地肤子、马齿苋、蛇床子、黄柏、白鲜皮、土茯苓、枯矾等,上述药物可以单用,也可以2-3味配伍使用[3]。

综上所述,临床中湿疹的主要病症因素就是内虚所致,因此在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祛湿、祛风、清热解毒,一般慢性湿疹患者是脾失调,需要使用健脾药物,补阴,中医内科治疗湿疹临床效果显著,其住院治疗费用少,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丽平.中医辨证论治湿疹8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35-37.

[2]李文忠,孙秀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8(4):109-110.

[3]欧柏生,刘卫兵,王建民,荆鲁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42例[J].人民军医,2006,13(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