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认知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浅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认知与思考

邵玉慧

天津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300061

摘要:农民问题属于“三农”问题的核心,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民要想在新时代下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科技知识,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这也是提升我国农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下面编者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问题;策略;

引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加强和改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内容、建立培训法制,是推动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现阶段,我国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民群体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还没有完全扫除文盲,这些现象对于我国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培训人员要想使得培训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就必须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开始,这样可以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员,但是,采取这种方式的结果往往是培训效率的低下,也对一些基础水平较高农民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阻碍。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人员的能力不足

我国农民科技培训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由农业有关部门、社会团体或者民间培训机构等构成,其各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与专业都有很高的建树,却缺少统一的规划与指导,而农民对于一些过于专业化的技术培训一时之间也难以消化并应用,这就导致很多培训资源得不到统一的整合,不仅仅造成了资源成本的浪费,同时也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3、科技教育培训缺经费

一方面由于县乡财政拮据,无法拿出大量的经费用于全民系统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难以办起来,另一方面农民经济相对困难不可能掏出用于购买农药、化肥、种子的钱去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培训,同时近几年上级用于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项目经费太少,致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缺少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因而现代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展较难。

4、培训载体单一,不方便农民参加培训

目前农机培训的主要载体就是县、市级的农业机械化学校,这些培训载体无论是公办培训机构还是民办培训机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区,镇、村一级基本上是空白,农民如果到城区参加培训,不仅增加负担,还会耽误农活。现有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设施分布不合理,覆盖面狭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提升我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策略

1、采取多元化方式不断创新培训形式

针对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应该采取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的多元化方式。例如将培训群体按照文化程度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根据其等级的不同来设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这样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培训方式,力求让每一位农民在培训过程中都能够“听得懂”并“学得会”。另外,在农民群体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有的人喜欢种植农作物,有的人喜欢种植瓜果蔬菜,也有的人偏好于养殖业……因此,对于拥有不同爱好的农民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培训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其对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培训质量及效果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培训的内容

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而市场因素对于农业的产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力求为农民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农民参加科技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能起到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之前我国农民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的变化,单纯依靠种植农作物获得的效益已经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政府应当引导农民种植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为其培训一些病虫害的预防对策,让农民懂得利用调整生产结构来应对市场。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方式对于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3、增加培训经费,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农民教育

加强扶持,提供农民科技教育运作的资金保障。作为现代农民科技教育以社会效益为主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有志之士的更多的支持和关怀,否则该项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业的领导和同志,要向关心支持“希望工程”一样,关心一下“希望农业工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为农业、农村、农民出计献策,以加快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进程。同时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与财政支农、扶贫开发、阳光工程等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果。同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企业和农户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全社会投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努力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面。

4、农民教育首先要立足于农民本身

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科技水平不高,农民教学应力求简单易懂,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理论性的东西实践化,并多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让机手们相互交流经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要重视科技示范的广告效应,在示范作用的带动下,调动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针对参训人员年龄大小不一、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等现象,采取分类培训方式,将参训农民按年龄、学历分成不同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选择不同的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

5、积极培育培训载体

首先,现有的培训主体即农机培训的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优化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创新能力。培训的内容要适应当地的客观要求和条件,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其次,积极培育新的培训载体,可以借农机专业合作社、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开展实地培训,服务上门;也可以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载体,培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尝试成立农村农机培训经纪公司,通过公司与大专院校、企业间的联动,培训和培育农机技术人员,推动农机培训的社会化。

6、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农民科技培训直接面对农业生产实际,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具有实践经验,更要有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不怕艰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尤其要有贴近农民的能力。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发现人才,选聘技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建立既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人才支撑。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科教兴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其不仅能够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农民问题,同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要求培训实施者不仅仅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与实战经验,同时还要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并做到真正的为农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琼.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No.576(1):116-117.

[2]李彦苇.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19-20.

[3]徐耀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档升级”的思考——基于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J].农民科技培训,2017(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