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 1

冠心病的辨证论治

贾云庆

贾云庆(黑龙江省木兰县人民医院151900)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6-0311-02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属祖国医学“真心痛”、“胸痹”、“心悸”、“怔忡”等范畴,《素问.脏器法时论》指出:“心痛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类文字对本病的疼痛部位,放射方向,预后估计等都作了详尽的描述。

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谈谈共病因病机和分型治疗意见。

1病因病机的基本精神

劳逸不当心阳亏虚痰浊内阻

七情内伤正气内虚气血失畅痹阻心络冠心病

膏梁厚味心阴授损血瘀内闭

心阳心阴内虚是本病的内因—为本;痰与瘀是构成冠心病的继续发展—为标;痰与瘀在辨证上属实,心阳心阴亏损属虚,故冠心病是标实而本虚之证。

临床上一般冠心病以心阳虚而兼痰浊者为多见,到中后期或心肌梗塞的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与瘀者为多见。因此,在治疗上比较着重于补气除痰,通补兼施,有利于心阳的恢复,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冠心病分型治疗意见

本病按全国冠心病会议所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中医辨证分型缦拢?2.1心阳虚:胸闷、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黯滞少华,畏寒肢冷、自汗、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胖嫩苔白润,脉虚或缓滑或结代。甚则四肢厥冷,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2.2心阴虚:心悸、心痛憋气、口干、眩晕耳鸣、夜睡不宁、盗汗、夜尿多、腰酸腿软、舌嫩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而促或细涩而结。

2.3阴阳两虚:既有心阴虚证又有心阳虚证者属阴阳两虚。

2.4痰瘀闭阻:舌苔厚浊或腻、脉弦滑或兼结、代者为瘀阻;舌有瘀斑或全舌紫红而润,少苔、脉涩或促、结、代为瘀闭;若两者兼有则为痰瘀闭阻。痰瘀闭阻之症,可并见于上述三型,凡疼痛严重者均应考虑到“痰”与“瘀”的问题。

在辨证分型中,舌诊与脉诊常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治疗上,《内经》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金匮要略》论胸痹,认为阳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乘虚干扰而成病,治疗强调温阳除痰(湿)以恢复胸中阳气。其治胸痹诸方从瓜蒌薤白白酒汤到薏苡附子散,都是针对阳虚的。但只知阳虚不知阴虚是不全面的,心有阴阳两方面,而心阳则是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使是心阴虚,亦往往加补气之药。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切忌一攻到底与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

3常用方药

3.1心阳虚:用温胆汤加党参等,此方对期前缩而舌苔白存,脉结者有一定效果,若兼瘀者,用四君汤加失笑散冲服。若心动过缓者,用补中益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若阳气虚衰,四肢厥冷,脉微细或脉微欲绝者选用独参汤,参附汤或四逆加入参汤,选加除痰祛瘀药。

3.2心阴虚:用生脉散加昧。心动过速可加玉竹、柏子仁、丹参、期前收缩脉促者加珍珠层粉冲服。兼痰者加瓜蒌、薤白,兼瘀者加毛冬青或三七末冲服。

3.3阴阳两虚:用温胆汤合生脉散,或四君汤合生脉散,或用灸甘草汤加减。

3.4痰瘀闭阻:瘀证为主用失笑散,更辨其阴虚加减用药,痰证为主用温胆汤加味。

若血脂高者,在上述辨证治疗基础上选用首乌、草决明或山楂。首乌益阴养血,适用于偏阴虚者;草决明平肝,适用于高血压偏阳亢者;山楂能活血消导,适用于兼痰瘀者。

参考文献

[1]郭志华.冠心病心绞痛2432例中医辨证分型综合统计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1998.

[2]曹洪欣,张华敏.痰瘀互结与冠心病机理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1.

[3]周迎春,吕志平,陈镜合,等.急性心肌梗塞病因病机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2.

[4]宋剑南.从生化角度看痰及痰瘀相关[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

[5]田养年.从痰瘀论治冠心病[J].辽宁中医杂志,1983.

[6]邓德明.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临床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85.

[7]吴佩琴.冠心病的辨证论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

[8]房栋,张月美.冠心病血瘀型从痰论治[J].新中医,1989.

[9]方明显.益气除痰方治疗冠心病52例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1988.

[10]曹洪欣,张华敏.冠心病痰瘀同治的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