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其临床意义

朱琳

朱琳(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126-02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美国尼高力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12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MCV或S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74例,占66%。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尺神经异常率为26.8%,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我国糖尿病(DM)的发生率有增多的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没有神经电生理检查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以导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多以明显,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直接影响愈后。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能否早期治疗的关键。为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确诊率,对1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并与健康人的NCV比较,探讨其在DP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2例DM患者均是长沙市第四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之间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符合1985年WHO制定标准,其中1型7例,2型95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28—79岁,平均58.1岁。病程1月—35年,平均8.6年;有22例主诉肢体麻木、疼痛和/或肌无力、排汗异常等症状。DPN的诊断标准:①感觉障碍;②膝、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无力,萎缩;④植物神经损害;⑤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依据以上标准确诊为DPN者10例。对照组为60例健康自愿者,男24例,女36例,年龄28—62岁,平均42.8岁。

1.2方法采用美国尼高力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MCV检测是用刺激电极在神经传导通路的两个特定部位给予电刺激,用记录电极在该神经支配的相应肌肉同一表面记录动作电位。测量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和感觉电位起始潜伏期,计算出SCV。正中神经及尺神经腕部刺激时,应使刺激器阴极在距离记录电极近端6.5cm处。

1.3判断标准和计算方法参照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康复科肌电图室及结合本室相同仪器检测的对照组的正常值,把病例正中神经、尺神经的MCV、SCV正常值定为≥50m/s,腓总神经的MCV、SCV正常值定为≥45m/S。低于上述各值为减慢。

1.4分组根据病程分为3组。A组,病程≤5年,54例;B组,病程5—10年(包括10年),30例;C组,病程>10年,28例。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非配对t检验。

2结果

112例患者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0例,经NCV检查,确诊为DPN者增到64例,即确诊率由18%上升至66%。

2.1DM患者NCV异常率对DM患者,按上述标准判断MCV和/或SCV减慢为异常者,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80/224),尺神经异常率为26.8%(60/224),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138/224)。下肢异常率高于上肢。

2.2DM患者不同病程的MCV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DM患者中A组和B组正中、尺和腓总神经MCV有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明显减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DM患者不同病程的SCV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DM患者中A组和B组正中神经SCV有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尺和腓总神经SCV有减慢,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有减慢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SCV异常先于并重于MCV异常,下肢先于并重于上肢。

2.4双侧一致性比较112例DM患者双侧肢体成对测定其NCV,双侧结果一致的占83.3%,不一致的仅为16.7%,其中腓神经的双侧一致性高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3讨论

DPN是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DPN的检测和跟踪观察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关心的问题,NCV的检测提高了DPN的确诊率,使得亚临床型早期DPN得到诊断。神经传导检查在早期患者仅表现为以小纤维损害为主的症状时,周围神经传导检查基本正常[1],而最早出现异常的是H反射潜伏时延长或消失,但对老年人要注意,因为有些正常老年人的H反射就可引不出来。

DP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组资料显示DPN主要表现为MCV及SCV减慢,主要反映了轴突及雪旺氏细胞受损情况,雪旺氏细胞包裹神经轴突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而雪旺氏细胞与雪旺氏细胞之间形成的朗飞氏结使得动作电位的快速传导成为可能。故从一个侧面支持上述观点[2]。

总之,NCV检查(MCV及SCV)是DPN早期诊断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手段,能够明显提高DPN的诊断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同时,NCV检查还可为DPN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达到早期治疗,减慢病残进程,降低病残程度,从而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l]党静霞.肌电图诊断与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364—368页.

[2]贾培红,施曼珠,郑家矶.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尿流率测定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6(2):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