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策略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2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策略浅谈

赵艳玲

赵艳玲(邯郸县三陵中心校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的举“√”,有的“×”,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讨论过后,各队推选出代表,小小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圆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是,是。正方当然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不同意这种说法?只见反方同学顺手从圆形纸片上撕下一片纸,指着其中的一份问:这是圆的二分之一吗?正方由底气不足到服气地站到了反方的队伍里。我紧紧地握着反方同学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又深情地握了握正方同学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有意义的争论!同学们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中,既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使得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与教不可分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只要相互适应,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好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1合理使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直观教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时,因为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我就先出示相关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学生很快说出了物体的名字,然后告诉学生我们要认识的平面图形都在这些物体中,再进一步问: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子上的白纸上呢?学生听完后都跃跃欲试,想出了各种办法,有把立方体的一面用力按在白纸上的,有把立方体的一面放在纸上照着边画的。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了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实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数学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其运算规则的理解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不充分,在理解数学计算题时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能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授加法运算时,可以采取实物教学辅助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增加实物的数量,来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由于所选择的实物是学生平常经常接触的物品,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解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逐渐减少物品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对减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将课本中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转化为平时接触较多的实物,通过实物运算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我们不断思考,永无止境的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尽管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一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