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常宏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常宏兴

常宏兴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水环境的健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这几年来,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日渐提上各城市的建设化日程,河道的整治成果是发展生态城市和绿色城市的有力保障,因此解决当下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认真研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等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檀林溪在河道整治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探析未来的河道整治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引言

河道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道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那些曾经水流湍湍的河流大多已经面目全非,其周围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薄弱、河道严重淤积狭窄等等,这些都导致其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1河道整治的重要性

打造人与水和谐共存的水生态环境,对提升现代化城市综合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加大力度进行河道整治,在兼顾城市河道生态功能的同时保证城市景致的美观。以檀林溪河道整治为例,分析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河道整治思路及优化措施,将河道治理规划与技术手段、管理技术相结合,保持河道的有序运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

当前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例如水文观测设备不齐全;穿堤涵闸闸门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堤顶巡河路破坏严重,支流巡河路缺失;缺少应急预案等等。

2.2河道堵塞现象严重

当前由于一些人的环保意识较差,在河道中丢弃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并且有的企业或者个人就会为了一己私利而非法占用河道,进而导致河道堵塞,如果河道流域内突降暴雨,河道遭遇设计流量或超标的洪水流量,就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2.3使用大量硬质材料,造成环境污染

当前人们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硬质材料。①全坡面使用硬质材料,会造成两岸植被的严重破坏,周边的景观效果急剧下降,仅实现了防洪功能,而忽视了环境景观的要求;②会降低河道的渗透功能,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城市地下水匮乏。

2.4河道水质恶化

长久以来,人们将河道整治的设计重点都放在其防洪排涝上,而对水质改善的设计相对较少,再加上河道沿线乱排问题严重,这就造成当前河道水质问题较为突出。

2.5不重视水环境建设及河道沿线景观效果

传统的水利工程忽视了河流的生态功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且人们片面强调河流的防洪、排涝等功能,使得河流系统演化为单调的泄洪道和排污沟,严重影响河道沿线景观效果,其原有的生态、文化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河道治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完善河道治理基础设施

针对当前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的现状,相关部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于目前缺少的一些基础设施,例如水文观测设备、流量计等及时进行补充与完善;②对于已经配备的基础设施,要重视其检查与维修工作,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对穿堤涵闸、堤顶道路进行系统的排查,列出存在问题,并制定修复工作计划;③相关人员还要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洪应急预案,以更好地应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3.2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河道清淤工作

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媒体等各种方式来向居民普及河道治理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向其宣传一些垃圾处理的正确方式,比如回收利用、分类处理等,从根本上减少垃圾的排放量。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安排人员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改善水质并保证水流的通畅。必要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于一些机械设备,例如绞吸式挖泥船等,同时使用管道将淤泥能及时输送出去,来完成河道治理工作。这种清淤方式效果十分显著,尤其是对于一些大规模的河道,应用该法能够有效提升清淤质量与效率。

3.3革新治理观念

在当前我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革新河道治理理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减少硬质材料的使用。具体来讲,对于一些边坡工程,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装有土壤以及营养水分的生态袋来对进行填充,进而形成能够自由排水的土壤。并且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一些大小不同、结构各异的土颗粒进行透水试验,然后通过设计、种植一些植被来增加其与地基的结合度,保证工程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分离以及坍塌事件。此外,在选择施工工艺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植被、环境温度等外界因素,选择治理效果好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工艺,真正实现生态清洁型河道治理。

3.4改善河道水质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的方式,将污染源直接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在具体实践中,需根据河道周围环境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敷设方式,例如,如果沿河有道路,可敷设于沿河道路;如果沿河没有道路,则可将截污管道敷设于防汛通道内;或者沿河企、事业单位内如有空地时,也可敷设截污管道。另外,由于河道水质一般为面源污染,所以,工作人员可对污染物源头进行分散控制,就是在各污染源发生地采取措施将污染物截留下来。当前人们经常采取的措施有建造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以及建立生态护岸等等。

3.5多为水环境治理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人们应当转变传统观念,在考虑河道防洪、排涝等功能的同时,还要兼顾河道在环境、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作用,以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促进当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目前,人们可以采用多为水环境治理的方式,其包含防洪排涝、景观提升、水质改善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多位一体,综合整治的项目,在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升河道沿线的景观效果,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城市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3.6裁弯取直,助力行洪泄洪

目前国内很多河道都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多条弯曲的河道,有的是自然形成原因、有的是因为水势的冲刷、也有的是因为泥沙的沉降淤积等等,弯曲的河道在汛期水流很容易因为过窄或是过急的弯道冲上一侧的堤岸,淹没农田、建筑,甚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影响。对于这种多弯曲的河道主要的治理措施就是裁弯取直,来帮助河道内河流在汛期能有效的行洪泄洪[7]。檀林溪河道有段流域内也存在多个连续弯曲的弧形河道,对此,在对檀林溪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采取了拆除弯曲处附近桥梁、并且在拆除处进行裁弯取直,通过人工引导的方式引导该河段内河流的流向,增强了檀林溪河道汛期行洪泄洪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保证河道更好的行洪泄洪能力,檀林溪河道在整治过程中还加强了人工河道的修筑,在人工河道的两侧修筑了一系列的挡土墙用来做防护措施,挡土墙的起点河底标高是17.5m,终点为17m,挡土墙顶设计标高为23m,通过这样的人工改造,有效地将檀林溪的防洪标准从过去的低防洪标准提升到了二十年。

结语

总而言之,河道治理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事业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治理效果。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河道治理效果,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共同营造“碧水蓝天”。

参考文献

[1]孟安方.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83~84.

[2]杨运江.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措施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