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浅谈初中语文"五步教学法"

雷黎凌

(四川省通江县中学四川巴中6367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5-0103-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通过多年尝试,总结了"圈、读、记、练、查"的"五步教学法"。

一"圈"。

结合教学任务,学生在课本上勾画出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培养学生动手习惯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一种语文课本,归根结底在于指明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作者时常秉承这一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在一边阅读课文中一边引导学生用铅笔在书上"圈"出需要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动手和动脑,促使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初步印象,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意识和有步骤的促使学生注意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读"。

常言道:"不动口不读书"。读,是语文教学中始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时刻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纵观古今,一些大文豪历来重视阅读。作者认为:古人这些经验也可以被我们消化和运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才能深化记忆和便于理解。阅读意义重大,除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外,还可以在阅读中深化记忆和加深理解,促使学生对语文形成模型,进而有快哦愈好的学习语文。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作者结合学生圈出的学习重点和难点,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

1"自读"。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借助一些工具书。读到一些生僻词汇或者一些意境深远的段落时,作者时常要求学生进行三番五次阅读。

2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教师教读、师生齐读、个别重点读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读"的习惯的养成。除此之外,在特定时间内检验学生阅读效果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有鉴于此,作者时常要求学生将那些生僻词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便于检查学生对生僻词汇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可以采取"当小老师领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指读"、"抢读"等多种形式来扎实地巩固生字,做到快乐学习

三"记"。

学习归根结度是为了获取和运用。因此,对语文有关词汇记忆实际上就是一个掌握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时常,等学生学习课文以后,结合教学任务,作者还要求学生通过延伸课文,改编课文,拓展课文内涵等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四"练"。

练习是实现语文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环节。为此,在教学中,作者时常选择一些重点词汇要去学生进行训练。具体举措如下:

1细致观察。在训练之前,作者时常要求学生进行细致观察训练类型和写作要求,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以后,在训练时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示范。在训练时,作者时常要求学生跟在教师之后,并说出一些训练注意的地方,此外,作者要求学生细致观察作者示范,以便整体把握,为练习奠定坚实基础。

3动手练写。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一些教学任务时,作者时常会布置一些习题提供给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作者进行严格要求,并遵循一些练习原则。

4评改。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师的评改和学生的评改两个方面。教师的评改一般在学生练写的过程中巡堂完成,而学生评改可以不必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下,通过分成若干评改小组。评改时,教师只给学生提供标准及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通过评改,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还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学习的兴趣。

五"查"。

这是语文教学终端环节。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这也是对今后能否准确运用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时常将这些检查称为"听写"。通过反复听写,让学生在发现、再改进,进而实现再完善、再提高,帮助学生终身受益。

言而总之:"圈、读、记、练、查"这"五步教学法"是解决语文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