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应对策略

曹霁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幼儿园255000

幼儿园是幼儿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的、宽松的家庭环境来到有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定然会产生焦虑感。怎样才能让幼儿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根据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有的放矢,找准切入点,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家长是对孩子最了解的人,因此家长应分析孩子过集体生活后会有哪些问题:是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是安全感方面还是陌生感方面?总之家长要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准备。

1.帮助并教会幼儿会做“自己的事”。幼儿抵触幼儿园生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吃饭、如厕、喝水、脱衣等自理能力方面遇到了困难,从而感觉到约束和失落。家庭是幼儿自理能力学习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爱模仿,他们的模仿力极强,喜欢跟着爸爸妈妈学做一些事情,看得多了,慢慢地就学会了。幼儿入园前,家长朋友们可以教给幼儿最基本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可以在离开父母的时候照顾好自己。比如:初步学会洗小手,能够自己上厕所,会脱裤子、提裤子,自己能拿小勺吃饭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允许幼儿“犯错误”。比如:幼儿洗手的时候弄湿衣袖、如厕的时候把便便弄到裤子上、穿反鞋子等等,在幼儿出现这样的行为时,家长可用鼓励的话语给予正面示范,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我会这样做”的想法和习惯。虽然他们的语言表达还不是很准确,但幼儿已经可以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有意识地带幼儿接触“社会大环境”。家长应带幼儿走出家门,接触不同的环境。这是发展幼儿社会领域的重要准备,也是幼儿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重要一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首先让幼儿去亲近大自然,和大自然零接触,去感觉“我的存在”,去感受“我的家”外面还有这么大的环境,这个大环境里面有好多好玩的和好看的,慢慢地让幼儿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和新鲜的环境。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锻炼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培养慢慢结交新朋友,增强适应生活变化的能力,慢慢过渡到适应新的群体生活,并逐渐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3.转变教育理念,对幼儿应该“大胆放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孩子品格与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老鹰育子的理念值得当代家长学习:当小鹰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老鹰就会用尖尖的喙去啄小鹰的身体,迫使小鹰飞出温暖的巢,自己学会生存。因此,当幼儿具备了各种基本能力后,家长应舍得放手,请瞪大眼睛手背后,可以做孩子行动的指导者,切勿做幼儿一切事情的“承包者”。

二、循序渐进,坚持“三步走”,确保平稳过渡

1.亲子活动周。也就是家长和幼儿同时“入园”,一起活动,同时“离园”。以老师为中心,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加各种亲子活动,让幼儿接触老师,也让老师熟悉幼儿。活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幼儿玩尽兴为宜。通过一周的亲子活动,拉近了幼儿、同伴、老师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慢慢消除了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陌生感,为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做好了铺垫。

2.独立半日周。在经过了“亲子周”活动后,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有了简单的了解,家长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上幼儿园”了。幼儿刚刚脱离家长,到一个新的环境里独立生活,可能有点不适应,但这“半日制”,让幼儿慢慢体会到“刚刚离开妈妈一会儿”,或“刚刚玩了一会儿玩具”妈妈就来接我了。这让幼儿不觉得幼儿园生活漫长。“半日制”活动不会让幼儿产生很多的焦虑,从而慢慢消除惧怕上幼儿园的念头,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3.独立午睡周。在经历了“亲子周”活动和“独立半日周”活动后,幼儿对幼儿园不再那么陌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让幼儿适应午睡生活。首先,教师们把睡眠室布置得温馨恬静,比如墙壁上有鸟妈妈摇着摇篮中的鸟宝宝入睡的画面、或有夜晚月亮和星星入睡的画面。在轻柔舒缓的摇篮曲旋律陪伴下,幼儿们进入睡眠室,找到自己的小床“躺一躺”,小床上可以贴幼儿喜欢的标志,如卡片、自己的或家庭的照片,可以放幼儿在家中喜欢的物品,如布艺玩具、手绢、衣服等,让它们陪伴着幼儿入睡,让幼儿有一种家的感觉,幼儿听着音乐慢慢就进入了梦乡……

三、多措并举,全方位应对,促使幼儿尽快适应

1.进行家长约谈,了解幼儿情况。约谈是新生入园前比较重要的一个步骤。在约谈中,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和性格,还可以了解幼儿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方式,便于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幼儿的特殊情况,在日后的教育教学中可以因材施教。

2.布置班级环境,吸引幼儿兴趣。温馨、愉悦的班级环境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安全感,有趣的环境布置还可以吸引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安静下来,喜欢上幼儿园。比如:在墙上可以布置全家福,让幼儿感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有安全感;在活动区可以投放汽车、洋娃娃这样的玩具,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觉得幼儿园很好玩儿,从而爱上幼儿园。

3.尽快熟悉幼儿,取得幼儿信赖。作为教师,要尽快取得幼儿的信赖,代替幼儿的依赖对象。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位幼儿的名字,最好是小名,让幼儿觉得亲切。当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时,慢慢也就喜欢来上幼儿园了。

4.微笑迎接幼儿,赞美鼓励幼儿。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表情和动作是幼儿表达和接收的主要信号。教师要温柔对待小班幼儿,用微笑的脸庞、亲切的语言、温柔的语气和轻柔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