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徐泽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5
/ 2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徐泽玉

徐泽玉

高密市农业农村局山东高密261500

摘要:我国的水产养殖产业迅猛发展,促使水产养殖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需食品。然而,在发展水产养殖业时,人们只注重了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却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合理的捕捞和养殖,极大的降低了水域的生态功能,促使水域的功能结构发生极大变化,从而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应用

一、水产生态养殖体系概述

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主要依据的是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补关系,利用养殖系统内的自然循环体系,能够做到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功能。与传统的人工养殖技术相比,生态养殖不需要进行肥料和药物的投放,可以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水产品。水产生态养殖体系,顾名思义,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利用生态养殖技术,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的模式较多,如稻田养殖鱼虾与水库放鱼养水就是属于淡水生态养殖,是基于水库生态系统与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的。

二、水库水产养殖的技术要点分析

1、苗种选择。在实际的水库水产养殖过程中,苗种选择属于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但却对后续的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有着较为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可见其重要程度。在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近亲繁殖的苗种,而是要选择健硕、无病的花白鲢苗种,投放比例7:1每亩投放4寸鱼种100尾,即水库放鱼养水,只有这样才能为水产养殖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同时净化了水库水质。

2、饲料喂养。在养殖过程中,饲料投放也是较为关键的环节,饲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苗种的生长发育,也会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技术人员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喂食方式也要有合理性,尽量避免喂养过饱和不足,科学规划时间。饲料的规格和质量均应与生物的生长情况相互适应,并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确定喂养量和时间,从而为苗种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提供优质条件。

3、药物。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针对该问题,技术人员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所使用的药物应符合国家规定,反之则会危害苗种的健康生长,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在用药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进行合理配置,精准把握用量,从而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4、环境。在选择养殖场地的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要保证具备良好的水源条件,水源一定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在选择、修建好养殖场地之后,需要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生物,并加快有害物质的分解。在养殖生产管理中,需要保证养殖的规范化、标准化,并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养殖人员需要结合养殖品种的生长习性,建立适宜的栖息场所,最大限度保证水体环境的自然化,为生物的健康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三、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合理控制整体生态环境。在水产生态养殖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污染物的情况。少量、易降解的污染物,水产养殖生产系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反应自行降解,但出现难降解、大量的污染源时,会对内部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对生态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水产生态系统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肥料与药物的投放的,但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添加适当的药物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所以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微生物知识与生物用药知识,确保水产生态养殖系统的合理运转。

2、优化水产养殖体系。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中生物对其外界温度与DO的高低都有一定要求,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根据水中生物的不同需求运用相关技术手段满足生物对两者的要求。通过生态循环系统,白天可依靠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满足其对氧气的需要。但一旦进入夜晚,植物便会停止光合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氧气显然不能满足鱼虾类的需求,因而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氧气,很有可能造成鱼虾类死亡。因此,要人工通过增氧机等为其提供氧气,并对氧气浓度进行合理把控,要求DO每升水达到5-8克,以优化水产养殖体系,使鱼虾类能够健康生长。

3、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为了促使水产养殖的全面发展,需对其生态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在大自然中,各种生态系统的运行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水产养殖主要是在以水中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但这还不能构建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还必须与其他生物相结合形成一个生物链,只有这样才能使水产养殖得到更好的发展。水中生物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对氧气的需求,有关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并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产生物体内排出的一些废弃物能成为植物的肥料,被植物分解,达到资源合理再利用。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能使水产养殖时刻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中,使生态养殖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完美结合,共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四、水产生态养殖的实例分析

1、“鱼-稻”生态养殖技术与实施要点.“鱼-稻”生态系统是实现水产业、种植业的一种结合,稻田面积和鱼池面积的比例搭配为1:3。每个系统由4个面积为2000m²、以“田”形排列的鱼塘构成。将其中的1个池塘作为稻田,其余三个池塘全部用于养殖鱼类。每个池塘所投喂的饲料为400kg商品饲料、80kg碳氨、80kg磷肥。以零废水排放标准运作,需要每天上午(8-11点)将池中5%的水体排放到稻田中进行降解处理,并采用潜水泵把稻田水抽回到鱼塘当中,从而保持鱼塘水体的稳定性。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池当中的N、P含量,改善水质。在实际应用当中,各项指标控制要点为:(1)水稻净化地可以大量减少水池当中N、P,第二天的去除率大约为50%,第十天即可达到80%。(2)相比对照池,循环塘水的DO性能和水体通透性有明显提高。循环塘N、P分别下降了20.1%、17.6%。特别是对鱼虾有害的亚硝酸盐、氨氮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33.5%、50.9%。此外,池塘COD下降也十分明显,仅仅是对照池塘的5%。(3)循环池塘总用水量是对照池塘的4/5,可以节约1/5的水量,并且基本无废水排放。

2、稻虾生态养殖技术与实施要点:稻田与虾池面积之比为2:1,每3亩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水稻种植2亩,虾苗投放5000尾。水稻为龙虾提供栖息场所而且降解龙虾粪便所产生的氨氮和有机磷,为水稻提供了肥料,同时优化了龙虾的生存环境。该系统无需施肥与药物,无论是水稻还是龙虾,品质均为优良,称得上无公害绿色产品。该系统水稻可产1500斤,龙虾可产300斤,总产值可达10000元。

3、修复生态环境技术。我国的生产养殖事业发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地区的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的,这就造成了水产养殖区域附近出现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的情况,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有效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治理工作的进行中,要对水生植物进行科学选育,利用选育出的植物进行对生态环境的净化工作。

结语

人们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应仔细分析其养殖技术要点,对相关苗种进行认真选择,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水产品,并按照国家标准选择相关饲料进行养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养殖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水产养殖体系,保持其生物链的稳定性,保证鱼虾类在恰当的时间段得到各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应结合现代化技术设备,及时处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蒙冠林.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探究[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05):48.

[2]王巧艺.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06):122.

[3]关晓玲.水产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