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连丸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香连丸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临床效果观察

焦赢君

(大庆市龙凤区卧里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于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雷尼替丁胶囊,观察组患者服用香连丸,用药半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34.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连丸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可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05-01

胃脘痛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中医则将胃脘痛分为阴虚胃痛、肝郁气滞、寒凝气滞、脾胃湿热、肝胃郁热等多种类型。西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并不明显,易反复发作,为了研究中医方法对症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效果,我院特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46例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观察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患者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为(41.09±5.8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为23~71岁,平均年龄为(46.27±4.33)岁。本研究组所有患者经西医临床诊断和X线造影、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胃部溃疡、胃窦组织炎症引发的胃脘痛,经中医诊断确诊为脾胃湿热型胃脘痛。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雷尼替丁胶囊进行治疗,1粒/次,2次/日,治疗时间为15天;观察组患者口服香连丸,1粒/次,3次/日,治疗时长为15天。治疗过程中,进行跟踪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情况,对比其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具体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患者胃部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消失,检查胃溃疡症状也消失;患者胃部疼痛、食欲不振、胃部灼烧等症状有所改善,胃溃疡症状基本消失,但胃部组织仍有炎症,算为显效;患者胃部疼痛等基本症状相对缓解,胃溃疡面积缩小一半以上算为有效;患者胃部疼痛症状等变化不大,检查胃溃疡组织也无变化即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患者治疗后身体并发症出现状况。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来表示,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人体脾胃功能强弱差异与人体阳气盛衰相关,胃强阳盛时则出现湿热。湿热之邪积聚易导致化腐伤胃,使胃黏膜出现溃疡诱发胃部疼痛,该症状易反复,脾胃湿热型胃脘痛与胃部炎症有很大关系。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时通常选择香连丸,可以祛湿健脾,化湿散寒,理气止痛,有效缓解患者胃部疼痛、灼烧、腹痛等症状。香连丸的主要成分为木香和黄连,木香可以调中化气,黄连有助于清热除湿,两者联合应用可调和肝脾,祛湿除热、行气止痛。在患者体内发挥出抗炎、杀菌、解痉挛的药效,保护患者的胃黏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73.9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34.78%,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中医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付亚江,李洪波.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5(A3):88-89.

[2]胡美英,陶玉茹,潘圳.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31(23):174-175.

[3]辛欠欠,童瑞敏,吴娟,等.胃癌胃脘痛患者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联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7,45(11):2275-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