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对南疆生态环境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塔克拉玛干沙漠对南疆生态环境影响

崔怡超许研

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疆生态环境影响

引言

南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境内由山地、沙漠和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组成,是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天然植被少,结构单调,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南疆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扩大,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大量水资源,导致局地植被衰退、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形成荒漠景观,沙尘暴天气频繁出现,对南疆空气环境产生影响,还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对南疆生态环境影响,对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研究资料和方法

本文选取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1961~2007年历史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地表干燥度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2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变化特征

2.1年平均气温

塔克拉玛干沙漠1961~2007年平均气温11.4℃,以2007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2.8℃,最低气温1967年,为10.1℃,两者相差2.7℃。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倾向率率0.301℃/10a,高于近40a全国增温速率,上升趋势水平显著,其中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往后,年平均气温呈加速上升趋势(图1a)。

2.2年降水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1961~2007年平均降水量49.8mm,但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明显。其中年降水量最大值在1987年,达98.1mm,而最小值在1961年,仅26.3mm,最大降水量是最小降水量3倍多。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图1b),其中80年代降水量增加明显,从90年代后年平均降水量几乎无太大变化。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线性递增率为4.5mm1/10a,通过0.05显著性检验。

2.3年潜在蒸散量

塔克拉玛干沙漠1961~2007年平均蒸散量1268.5mm,具有明显年际变化,其中蒸散量最大值在1961年,达1351.7mm,蒸散量最小值在1996年,只1155.5mm,两者相差196.2mm。47a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波动减少趋势,线性递减率为-29.0mm/10a,通过0.001极显著水平(图1c)。年蒸散量在90年代前呈逐渐减少趋势,进入21世纪后又呈明显递增趋势,塔克拉玛干沙漠气温持续上升,年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增大,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2.4地表干燥度

在降水量和年潜在蒸散量共同作用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近47a地表干燥度呈波动减少趋势,线性递减率为3.6/10a,通过0.01显著性水平检验(图1d)。1961~2007年平均干燥度值为29.2,其中最大干燥度为51.4,在1961年,最小干燥度为12.4,在1987年,两者相差39.0。蒸散量具有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60-80年代干燥度减小趋势最为明显,但90年代后干燥度又逐渐增加。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近47a气候特征分析,得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呈明显暖湿化趋势。9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增加同时,地表干燥度随之增加,出现“暖干化”。

图1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各气候要素变化

3塔克拉玛干沙漠对南疆生态环境影响

3.1自然因素

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气温逐年增加,加上全球性气候温室效应,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南疆地区气候旱化趋势严重,干热加剧,连年干旱天气频发,塔克拉玛干沙漠活性增强,沙丘移动速率加大,大风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流沙侵蚀沙漠公路路基路面、沙丘压埋公路等,严重威胁沙漠公路畅通,堵塞湖泊、河流等;毁坏农田屋舍,影响城市工矿输电线路和通讯工作正常进行,尤其是春夏季塔克拉玛干沙漠引发沙尘暴天气严重威胁南疆人民生产生活,使南疆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3.2人为因素

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土地大面积开发和长期不合理利用,加剧南疆土地沙化、盐碱化程度;草地长期超载放牧,降低草地生产力,牧草产量逐年下降,植被覆盖率也大幅降低。对资源过渡开采,截流防范不合理,直接导致部分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水断流,地下水补给量大幅减少,沙漠周边湖泊不同程度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矿化度增加,水质破坏严重,影响南疆地区正常用水。相关资源保护利用法制不完善,再加上执行不力,直接造成人们对土地、草地乱垦现象严重;对矿藏、动物、植物滥挖、滥捕、滥采现象常见,人为因素加剧各种宝贵资源破坏力度,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3对植被影响

塔克拉玛干沙漠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少,蒸散量大,地表土壤干燥度减少,进入90年代初期和中期以来,气候变暖趋势更为明显,干化程度加重,沼泽干涸、湖泊面积退缩;塔克拉玛干沙漠春旱灾害频率较高,南疆地区树木生长不良,幼苗成活率降低,成熟树龄或过熟树龄天然乔木长势明显减弱,树干腐朽率增加;气候变暖为病虫害滋生提供有利条件,林木遭受病虫害危害逐年增加。

4结论

①塔克拉玛干沙漠在1961~2007年平均气温为11.4℃,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01℃/10a;年平均降水量为49.8mm,线性递增率为4.5mm1/10a;年均蒸散量1268.5mm,呈明显波动减少趋势,线性递减率为-29.0mm/10a;塔克拉玛干沙漠近47a地表干燥度呈波动减少趋势,线性递减率3.6/10a。

②塔克拉玛干沙漠呈明显暖湿化趋势。但从9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以来,气温增加同时,地表干燥度随之增加,出现“暖干化”迹象。

③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南疆地区气候旱化趋势严重,干热加剧,连年干旱天气频发,塔克拉玛干沙漠活性增强,沙丘移动速率加大,大风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加,对南疆危害加重,加上人口增加和大规模工农业发展,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南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到巨大破坏。

④春季塔克拉玛干沙漠干旱天气使南疆幼苗成活率降低,成熟树龄或过熟树龄天然乔木长势明显减弱。

参考文献

[1]普宗朝,张山清,李景林,等.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气候变化[J].中国沙漠,2010,30(2).

[2]陈善科,吴平.腾格里沙漠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措施[J].草业科学,2003,2(1).

第一作者简介:崔怡超(1990-),男,汉族,甘肃永靖县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