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关剑辉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中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变化,给学生的教育带来很多问题。所以,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详细研究了家庭教育,希望可以对学生的教育起到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教育;策略

中学时期的学生通常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有其独有特点,有各种变化,也会发生各种发展。所以,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危险期。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和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1中学生身心变化大

中学时期,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而有很多的身心变化,比如叛逆、对自由平等进行盲目追求、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感情偏激、情绪极端、容易激动等。可是,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敢于主动尝试,有自己独特观点等[1]。这些状况表示,中学时期的学生是其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也其生长发展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学生通常都是在13—14岁,这是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和发展。

1.2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

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变化巨大,学生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情感丰富。学生容易激动保障、好动,会以感情做事;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好胜心、自信心;同时具有独立思想、自主独立意识强;而其认识能力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这时对父母不信任,对外面世界好奇心强。第一,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成人感,可是社会成熟迟缓。中学时期的学生希望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看成大人,不要在当成孩子。他们希望家长对自己的观点赞同和认可,希望和家长平等。可是这时的学生不具有社会成熟性。缺乏社会体验,认识肤浅,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发展。因此,学生会在进行问题处理时偏激、冲动、脆弱、摇摆等。比如,一些学生感觉成人吸烟、喝酒很豪爽,于是就会跃跃欲试,进行亲身体验;家长关系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们会觉得是大人不信任自己,进而反感父母的批评教育,显现出排斥态度等。第三,性发育比较迅速而性心理幼稚。中学时期的学生开始进入了青春期,身高、体重都增加了,身体机能系统也基本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成熟比较明显。中学生没有下个月的思想准备,心理发育还比较幼稚。比如,学生间会相互传递纸条,有冲动性异性交往等行为。

1.3思想和社会实际不符

中学生思想还处于发育时期,其思想和行为和实际社会有矛盾。所以,学生要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通常会追求流行文化,也会争取得到同学伙伴的认可。要得到同伴认可的学生是不成熟的表现,而要极力追求流行文化容易受到负面文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了简单追随、盲目模仿、主动尝试,讲究哥们义气、重视个性等不良习性。而与之对应,家庭和学校主张和强调主流文化,和学生的追求相对抗,因此,学生会表现出反感、叛逆、偏激、孤独、焦虑、敌对等行为和心理,从而和家长形成思想代沟。

2、问题家庭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2.1留守儿童的缺乏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如今很多家庭家长到外地工作,进而这些家庭的孩子长时间缺乏正确有效的家庭教育,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督,学习意识淡薄,因为父母打工赚钱,孩子心理会有读书无用思想,出现不认真学习、逃课现象;同时这些学生缺乏父母关爱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会有“亲情饥渴”现象,有问题不能及时和父母交流沟通,会和同龄学生交流,时间长了,会表现孤僻、内心、自卑、敏感、易冲动等不良性格。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其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都是不利的。

2.2单亲家庭或家庭氛围不和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家庭环境及父母关系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有些家庭因各种原因父母离异,或者父母及家庭成员间关系不和谐,这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还容易孤僻,没有安全感,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孩子容易发生心理危机;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有不同的作用,缺少任何一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都容易产生片面性,进而影响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并且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家庭的孩子已经受到了心理伤害,进而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中学时期的学生还缺乏自控能力,容易放任自己,不听从老师的管教,不能正确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严重的会辍学。另外,因为家庭关系,影响到这些学生的社会行为和交往,不能友好与人相处,把仇恨心理在社会释放,严重的会危害社会,导致自己受到惩罚。

2.3亲子疏于交流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作为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正确了解,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如果和孩子交流沟通不畅,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今很多中学生的各种心里问题是因为缺乏和父母交流沟通产生的。一些父母之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谈话时居高临下,不能平等对待孩子,孩子会抵触、逃避和父母交流,进而不能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只是凭借自己的判断成长。家长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往往会错过对其最佳的教育和引导机会,进而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比如,孩子喜欢游戏,甚至迷恋游戏,如果父母可以和孩子有效交流,对其正确引导,会使学生把这种爱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如果不沟通,一味的禁止,学生会逆反,只专注游戏而放弃学习,进而影响其对新鲜事物的正确判断,导致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

3、家庭教育策略

3.1尊重、鼓励的教育方式

中学生的身心都处于发展发育阶段,有成人意识,家长在进行教育时,要以对待成人的方式对待他们,让学生有话语权,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让学生有选择权和决策权。家庭中的事情让孩子参与,研究和作决定。肯定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及成绩,遇到困难要进行鼓励,不要一味地批评教育[2]。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要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家长配合实施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比如,学生这个时期叛逆思想严重,总想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于是学校团组织可组织学生“争做文明小主人”的活动,要求学生提出相应的规划,作对家庭、对班级、对学校、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进行每周总结,并分析发现的班级、家庭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其中包括课堂纪律方面、作业完成方面、和家长交流方面、社会行为方面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3.2改变教育思想模式

传统家庭教育是家长一言堂,学生必须听从。如今要改变这种思维和教育模式,要尝试从相对学生的思想角度理解学生,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自律意识,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要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和老师及时交流沟通,相互交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在某些现象出现时,可以先保留看法,不要让学生一定服从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学生观点一味的坚决反对。家长更要以行动给孩子作出榜样,让学生进行效仿,以身作则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如今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溺爱,缺乏尊重他人的思想意识,也不会尊重别人,这种现象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所以,学校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家长更要加强教育,第一,要家长自己对父母尊重和孝顺,对学生的老师敬重,让学生看到家长自己的行为。以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父母抚育自己的艰辛,对自己付出的心血。第二,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对问题全面理解,要懂得和学会宽容。

3.3鼓励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使其具有坚定意志,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感受成功,体会挫折,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难中学会独立和互助,形成积极乐观、上进努力的人生观念,并能付诸实际行动。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要自己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家长和学校配合,要放开手脚,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不能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包办代替。比如,让学生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整课桌文具等,在休息时,和父母一起做饭、参与学校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等,进而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也增强了学生生活能力。

3.4家长和学校联合开展生涯规划,给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开始,学生开始逐步走向成年,这个时期是今后发展和成长的基础。学校也会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培养,给其今后的发展和生活奠定基础[3]。老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仔细分析,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制定相应的生涯规划,这个规划不是固定不变的,是进行大方向的引导,是给其今后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比如,某个学生文静,不善交流,可是绘画、书法有一定天赋,也很喜欢,于是老师建议家长对其进行投资,在绘画书法方面进行培养。老师在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中,以这个特长为基础对其鼓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培养其自信心,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提高,同时给其交际提高条件和机会。如让他讲解自己的绘画心得,让他帮助班级、学校设置板报、报刊等,进而使这名学生得到了各方面锻炼,使其得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时期的学生有其自己的身心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重视学校教育,同时更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复杂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的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并有效应用各种方式实施。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配合,家长和学校老师经常交流沟通,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及时准确了解,配合学校实施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薇.基于初中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开展序列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18(11):173-174.

[2]邢素伟.信息时代优化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3):142-143.

[3]李翠,李泽玲.中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好家长,2017(6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