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教学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1

激活教学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黄仁轩

重庆市大足区高坪镇高峰中心小学校

一、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教学主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口号也充分反应了教师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确实应该如此,因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

二、更新观念,围绕教学主体,组织教学活动。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确定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育观念,注意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确实,如今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因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钻研业务,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树立起全新的学生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心系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课堂上,教师要自觉调整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做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

三、针对教学主体,安排教学方法。

(一)重视课前备课,掌握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这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扮演着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角色。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个方面。"备教材"就是教师要全面准确的把握教材内容,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化、系统化的梳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知识要拓展。"备学生"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情分析(包括基础知识,个性爱好,生活学习习惯等多方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做一件事最大的动力,也是做好一件事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所以教师要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日常生活,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感受获得的喜悦。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把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素材进行有机融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

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是呀,作为教师应在学法上多下功夫,把教法研究立足于学法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预习、阅读、复习,使学生走出一条自主学习之路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但是也要加以指导。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质量。学生们学习习惯的良好,品学兼优的形成,必须得力于教师的指导有方。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最高表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学生对教师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新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发展创新能力。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创设交际情景。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给他们创设担当"发现者、研究者、胜利者"的机会。学生就会因为受到鼓励而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心和喜悦感,以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敢于创新的能力。

六、结语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培养人才的科学。教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激活教学主体,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连腾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2017.12

【2】段小兰注重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