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昌吉州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

袁新杰

袁新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环境污染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并呈现出区域性和复合型的特征,因此,必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中选择以昌吉州生态环境为对象,分析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能源资源需求增速逐步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如冬季雾霾、夏季臭氧超标、“大河好、小河差”、噪声扰民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昌吉州生态环境现状

昌吉州地跨天山、北塔山和准嗝尔盆地,地形复杂,可分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地貌单元。其中,山地占22.7%,平原占25.3%,沙漠戈壁占52%。水资源利用系数已超80%,可开发利用空间较小,地下水已严重超采;监测地区土壤呈碱性,属于轻度盐化土壤,其中非盐渍化占25.0%,轻度盐渍化占25.0%,中度盐渍化占12.5%,盐土占37.5%,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较低;境内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迁移距离为0.6米,沙漠南缘部分沙丘出现活化现象,但面积极小,仅位于沙漠边缘较短的地段范围内,但对沙漠边缘正在发展的荒漠植被造成了一定威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仍然以人工植被居多,植物种类偏少,随着保护区的建立,围栏封育等措施的实施,人为干扰减少甚至消失,在保护区内已可见到较多的自然更新的幼苗,人工植被已开始演替过程,植被开始自然发展,在人工植被的保护下,自然植被也有所发展,灌木、多年生草本及一年生草本数量、密度均有所增加,但依然受到降水的影响[1];昌吉州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由于受人类开发活动等影响,物种多样性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二、昌吉州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昌吉州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从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生态防护工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土壤侵蚀因素分析

影响土地侵蚀敏感性的因子较多,一般说来,在自然状况下降雨、土壤质地、地形起伏度和植被等因子对土壤侵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头屯河、三屯河流域所处地平原地形主要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属于温带干旱荒漠气候类型,流域存在的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

2、土地沙漠化因素分析

引起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一是干旱的气候条件,二是动力条件,即大风。昌吉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具有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特点,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有丰富而干燥的沙源,极易造成土地沙漠化。而一般当地面风速达6米/秒时就能引起沙土的移动,造成风蚀,形成沙尘暴天气,危害农田、渠道、道路和城镇。

近几年间,由于人们的过牧、过度樵采和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发展。

3、土壤盐渍化因素分析

3.1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或埋深是衡量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地下水埋深﹤1米的地区为重度盐渍化分布区;地下水埋深1-2米的地区,为中度盐渍化分布区;地下水埋深2-3米为轻度盐渍化分布区。但在干旱地区受气候和土壤特征的影响,发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位可能更深或完全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2]。

3.2蒸发量/降雨量

这是影响土壤盐渍化敏感性的另一个重要因子,如果蒸发量/降雨量﹥1,这就促使溶于地下水中和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并且蒸发量/降雨量的比值越大,蒸发盐积作用就越强,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就越大。反之,蒸发量/降雨量﹤1,土壤对盐渍化就不敏感。

3.3地下水矿化度

地下水矿化度对盐渍化的发生程度有不同的影响,矿化度越高,积盐程度就越严重。

3.4地形

地形是影响盐渍化的一个主要的自然因素。山区不会受到盐渍化的影响,而河谷平原,滨湖低平原,闭流盆地最容易受到盐渍化的影响。

4、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分析

昌吉州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威胁来自人类的活动。这种威胁既有直接的威胁,如无节制的乱捕滥猎、乱砍乱伐、乱采滥挖;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但更多的则是间接造成的威胁,如农业发展改变原来的水资源分配,使得一些地区的植被死亡,湿地消失,湖泊干涸,生境的恶化又进一步危及生物的生存,使多样复杂的生物体系趋于简单,更多的生物种群消失;对草场的占用使得一些食草动物失去了食物的来源而死亡,又通过食物链影响到其它的动物。因此无序的人类经济开发活动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三、昌吉州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1、主要环境问题

从总体上看,昌吉州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主要表现在山区和部分荒漠地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天然草原面积减少;湿地萎缩;地下水资源超采,水位下降;沙漠边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受不同程度威胁。南部山区小煤矿点多面广,对生态破坏性强,林草地、水源涵养区等生态环境的保护难度非常大。

活化沙丘上的植物极少,仅有少数一年生草本植物及零星分布的梭梭、白梭梭,盖度极低,不足1%。活化沙丘沿当地主风向,即西北风向移动。活化沙丘当地土壤为沙土,以沙粒为主。

一些地方乱开、乱垦草地屡禁不止,牧区草场(除冬牧场外)、春秋牧场和夏牧场普遍存在超载过牧现象,。加之高密度践踏、乱挖药材的破坏、地下水超量开采等,致使牧草有性繁殖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依靠地下水生长发育植物的生存,造成植被覆盖度下降。同时,鼠虫害等灾害频繁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草原生态恶化趋势。

2、主要解决措施

2.1做好财政支持

一方面,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对重点环境保护项目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使财政预算保障与生态环境监测发展需求相适应。另一方面,扩大环境监测市场开放范围,引入社会资金参与,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各项监测,如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3]。

2.2构建大数据平台

依托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引进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同时,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推进环境监测数据的互联和共享,加强数据挖局、关联分析和结果应用,提升环境监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突出保增长快发展这个主题的同时,要紧紧抓住环境保护这个核心,把环境污染防治和节约资源作为硬性指标来抓,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创新,执法监管等手段,引导县域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四、结论

一直以来,昌吉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不容忽视的是,昌吉州生态环境脆弱且趋向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控制,局部地区尤其是玛纳斯、阜康、准东三个重点区域的环境有待进行综合整治,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水资源保障压力增大、用水结构亟待优化,环境治理的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有待尽快加以解决。由于“蓝天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加上国家级、自治区级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预计未来五年内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生态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能得到基本遏制。

参考文献:

[1]高江.新疆昌吉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对策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7(01):67-70.

[2]高云,张建平,张涛.昌吉州生态环境预警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5):70-72.

[3]吕军,杨樱,魏本德.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再思考[J].克拉玛依学刊,2016,6(0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