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杨文峰

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广东惠州516000

摘要: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对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其构建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养;评教指标体系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步。当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之一,而构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构建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

落地核心素养评价,我们从强身健体、品格成长、艺术审美、学业表现、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六方面,建立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每个素养都有具体的观察点,即内涵要素、达到程度及其说明。如“强身健体”的观测点,包括体育品格、健身习惯、特长项目三个要素,“达到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四个等级,“说明”强调与健康检测标准结合。又如“学业成绩”包括学科特长、课堂表达、均衡度三个要素,“达到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四个等级,“说明”强调“与学生期末测试成绩结合”。

2设计多元互动的操作流程

自我描述。各班在开展评价前,自我展开描述性评价,字数不限,尽可能展示学生各方面发展成效。

档案袋评价。将各类获奖证明、作业状况、课堂表现、集体活动等作品,汇为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各类指标测评的参考依据。

组内互评。非学业因素测评主要以组内互评为基本参考,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由小组进行学生达标评价。

教师评价。根据学期学习状况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以等级方式反馈。

家庭评价。将学生行为习惯指标与家庭表现结合起来,由家长共同反馈,描画在星卡激励图案上。

在多元评价过程中,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对形成结论有着更清楚的认识,对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从而逐步树立起学习责任心,并不断明确目标、扬长补短。

3建立积极科学的反馈机制

教育评价的意义不仅是鉴别和区分,更是反馈与引导。建好良性反馈机制,评价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学习系统中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调节机制,可以作为教师因材施教的参考,也是教学管理的一大依据,更是家校沟通的桥梁。督促、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完成评价反馈,是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环节。

亲子共同分析。家长带领学生共绘星卡激励图案,根据图中表现分析学生一学期的优点和弱点,实现学生自我认同和自我对照。并根据现实表现,列出激励清单和负面清单。

制订发展计划。学生根据现有情况,对照综合素养评价维度,制订下学年度发展计划,坚持扬长补短原则,引领自身激发潜能,提升全面素养。

建立长期档案。学校和家庭为每位学生建立长期发展档案,即根据学生拟定的发展计划,学期末进行对照分析,对各项进步予以正确评价,以鼓励学生坚持和自律,在不断完善中记录成长足迹,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反馈,分学段调整各项指标的权重,让家长和学生在逐步适应中达成共识,形成更为明确的育人目标。

4构建策略

4.1强化综合素养评价,促进课程创新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同时回答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两大问题,要求在促进重点目标、关键目标发展的同时,又要实现个性成长。学校以评价导引,将品格发展、个性特长、身心健康等个性化目标引入综合评价体系,并根据学校课程、活动开设情况展开评价,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学校除开展口风琴、美术、舞蹈、田径、篮球、科技创新、机器人课等兴趣课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开设武术、柔道、跆拳道等可选择项目,以开启学生发展的更多可能。

从2010年开始,我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科技调查报告活动等,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学习,探究跨学科学习方式与内容,挖掘学科共通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如探究地区形成史、发展史等,为学科整合提供了学习素材和平台,培养了学生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认知水平。

4.2建立全面评价指标,丰富评价内涵

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指向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及学校实际,评价指标设计直接体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目标达成,所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既要有近期目标,也要有长期目标。在以学业成绩为主的现有评价体系中,主要突出近期目标,讨论的是学生书面学习能力,而品格发展、爱国情怀、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指标则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核心指标,落实在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评价中,才能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达成长远发展目标。

4.3健全评价反馈机制,完善评价环节

评价指标建设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总体稳定、局部调整的动态过程。评价的指标就是行动的方向,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各项反馈做出准确判断,发挥好系统调控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反馈情况调整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长远发展中形成更加稳定、包容、兼顾的指标体系。

比如在综合评价实施之初,家长可能习惯性关注学业表现,可以在学业指标呈现中增加一些内容,或让其星卡激励图案中呈现更多内容;随着家长认识的提高和转变,可以适当减少学业成绩的比例分配,将各项指标呈现更加均衡。根据一学年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反馈后,更全面地呈现给家长,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并以此为参照引领学生对照标准和要求找出不足、明确方向。

评价方式的变革同样会撬动教师教育价值观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实施过程中除家校反馈外,还要及时征集教师的反馈,达成对长短期目标的共识,才能让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既不观望等待,也不操之过急,真正让综合评价落到实处。

5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是当前教育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有效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因此,学校要综合考虑学生成绩、态度、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以及创新等因素指标,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要健全评价反馈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张杰,李晗.教育与职业.2014(03)

[2]“五能雷达图”:让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形象可感——上海市格致中学“五能”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探索[J].张志敏,何刚.中小学管理.2014(10)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项目(强师工程)2015年立项课题: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YOJK009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