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疾控中心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侯成荣1王德富2

乌当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乌当区人民医院2,贵州乌当550018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既关系到人们的健康问题,也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属于重要事件。疾控中心在应对这类事件时,需要充分了解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制定控制合预防计划,避免其带来更大影响。

关键词:疾控中心;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成立了应急预案工作小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被列为国务院2004年工作重点之一,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编制预案的热潮。目前,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在国家、省、市,县(区)层面上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在预案的使用过程中相继发现了一些问题,预案的质量如何、能否发挥一定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疾控中心处理的突发性卫生事件的调查研究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30起突发并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处理的事件作为研究资料,对本次研究所参与的患者资料进行记录,找到发病的根源以及发生事件的时间、参与的人员等。经过初步调查后根据得到的数据显示:2018年1月30日到12月30日疾控中心对这12个月发生的30起突发性卫生事件一共有92名患者受到波及,其中有3名病人发病过于剧烈,需住院治疗。30起卫生事件中有22起发生在校园内,占总突发性卫生事件的73.3%;另外8例发生在社会环境下,占突发性卫生事件数目的26.7%。事件发生的病源主要有麻疹类、水痘传染、结核、布鲁氏菌、禽流感感染等,每次发生案例的地点不同,不具有重复性,在夏季和秋季出现的案例比较频繁。

2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2.1宣传性

要想工作做得好,宣传力气不能少,疾控中心在发现疾病时,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告知社会人员提高防范意识。即使在发病比较少的春季冬季,也是保证宣传信息的更新,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做出宣传知识,让观众在潜意识下学习,保证社会公众人员的疾病认知知识,提高公众人员的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在宣传时,相关的负责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明白提前对公众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基于此原因,在选定项目负责人时,其责任心要首先成为选拔条件,其次为专业的医疗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演说能力。做到在户外遇上突发事件时,也能从容处理,降低疾病对患者的伤害。

2.2预防性

疾病本身的诸多特性,尤其是不可预测性。常常会影响负责人员的判断能力,主要体现在疾病本身的爆发强度,爆发时间和爆发范围,因此,在公众人员的角度来看,爆发性公众卫生事件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对于疾病的本身诸多不稳定因素就需要时刻重视,并且针对性方案要一直存在。在发生突发性疾病卫生事件时,对与疾病本身的性质有一定的预测,对于检验的数据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立监测站的方式对各个地点的疾病数据都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相应的预防措施,按时宣传,提高公众人员的警惕性,做好预防工作。

2.3合作性

疾控中心的作用主要是监测疾病,对于疾病发生时的治疗手段较之医院还有很大差距,所以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合作,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大的疾病控制团体,每个部门各负其责,做好本职工作,相互之间沟通了解,提高对疾病治疗的效率。疾控中心要对各部门的协调起到控制作用,进而在发现疾病时,尽快做出治疗措施,降低人民的生命伤害和财产损失,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为人民健康提供保障。

3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改进的地方

3.1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质与技术

突发性疾病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爆发病情,这就往往使得疾控中心中的诸多医师放松警惕,在对疾病的监控中马虎监测。而且疾控中心的药物和应急设备都不齐全,在发现疫情时,缺乏指挥协调人员,团队没有预警机制和可行方案,使得在对疫情的控制上出现偏差。

3.2应急指挥协调能力有待提升

疾控中心中的医疗设备长时间不更新,诸多设备比较落后而且都多多少少存在问题,影响到疾病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针对病毒和病原体的监测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还有诸多外部因素的可变性,导致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上个世纪采购的老仪器已经对新型疾病束手无策,仪器基本处于无用状态。在对患者检测疾病时,未能尽到责任,缺乏法律意识,对重大疾病疫情没有足够前瞻性,导致疾病蔓延[1]。

3.3事件监控与应急能力需要加强

突发性疾病发病急,在发病时不能立即治疗的话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对一些卫生负责人员的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2]。就目前来说,疾控中心对卫生人员的护理还不够全面系统,卫生人员一般都缺少对突发性疾病的治疗手段,紧急处理能力也有很大缺陷,在爆发疾病时,了解疫情的发病率对于疾病的控制极为重要,由于具有对紧急病情处理手段的医师很少,诸多医师在能力方面上有不少欠缺,这会造成疾病疫情的误诊,错过了控制疾病蔓延的最佳时间,对患者也会造成很大的人身伤害。

4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策略

4.1提高专业人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当发现某些疾病具有突发性的潜质时,提高警惕性的同时也要找到之前存档的备用方案或者做出可能在爆发疾病时有用的方案。所以,对于制作方案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限制条件,疾控中心必须做到每个人都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和医疗手段。同时实践经验也必不可少。疾控中心在组织培训时,需要对近年来发生的疫情案例重点讲解,讲解内容要具有系统性,包括制定的实行方案和工作程序都要一一讲解,必要时邀请专家和学者来进行讲座[3]。将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培训成一支严于律己、医术高明的团队,在面对爆发性疾病时,做到处变不惊。一般来说,突发性疾病的爆发会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生命威胁,同时也会消耗巨大的财产,所以疾控中心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经常总结自身的不足,提高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的控制力,维护社会安全。

4.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制度和管理

对于突发性疾病事件,除了疾控中心要付责任之外,全体社会人员也要担负相应的责任。基于上述原因,针对突发性疾病的管理方案也需要有诸多备案存档,在爆发疾病时,做到有备无患,为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保障。例如我国在2003年发生的SARS病毒就是典型的案例,政府和疾控中心的相关人员做到负责到底,运用本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法律规定为原则底线,各负其责,将任务具体精确到个人,对工作的推进有很显著的效果[4]。保证疾病在发现的时候就有针对性的方案可实施,也有相关的人员具体负责,为人民的生命提供保障。

4.3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

疾控中心需要有提高应对突发性疾病的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做的是更换医疗设备,这需要政府的大量投资,将设备更新。只有良好性能的设备,才能将疾病监测的准确率提高,准确率提高会带来更加敏锐的防范意识,两者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仪器的更新必不可少。

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一系列原因以及分析,对于公共卫生的突发事件要具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方案,对于发生突发性卫生疾病时,要做到处惊不变,每个部门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自的工作,将法律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不断地完善疾控中心的应急体系建设,每位工作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最大可能地减少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伤害,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各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建民.探析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2017,30(06):1223-1225.

[2]常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探索[J].党政论坛,2016(01):38-41.

[3]郑彩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7):18-19.

[4]普秀芬.探析疾控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