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的实践与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静脉药物配置的实践与体会

易恒冰

易恒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体会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19-02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病人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30%。静脉药物配置作为一种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置的静脉滴注药物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是现代医院药学工作的新的亮点和重要内容。传统静脉输液的药物配置工作由各病区护士在各自的治疗室内完成,治疗室只是一个相对洁净的开放性环境,将静脉药物的配置由原来开放的环境转入洁净安全的环境中,降低了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确保静脉用药的安全,对人体有伤害的细胞毒性药物等在相对负压的条件下配置,大大降低了对医护人员的危害[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药物配置人员创造了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也为医师和药师创造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

我院PIVAS的工作流程是病区医师开出医嘱录入电脑,静脉给药的长期医嘱以成组的形式自动传输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通过电脑接收医嘱后,由审方药师审方合格后,打印出输液标签,药师根据输液标签核对输液袋、并将输液标签粘贴在输液袋上,然后排药,每一组输液单独放在一个配药篮内,由另一药师核对无误后通过传递窗进入配置间,由护士冲配输液后传出窗外,药师进行再次审核后,由送药工人打包送往病区,病区护士核数签收。简单流程图如下:医师长嘱→病区电脑录入→药师审方→打印各病区输液用药总单及输液标签→根据用药总单准备液体及药物→分贴标签→排药→核对→冲配→核对→工人核数→打包送病区→护士核数签收。每天送出输液批次分为5批,分别于8∶30;9∶30;10∶30;13:30;15∶30送出。夜间长嘱输液则以打包的形式于16:30送药到病区由病区护士配置。

2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作用和意义

2.1保证药品配置的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使用按照GMP要求生产的药品,配制是在严格控制的洁净环境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混合,从而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热源及微粒污染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反应,确保静脉用药安全。

2.2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室),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我院于2010年6月建立PIVAS并投入使用,现在已承担医院20个病区长期医嘱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通过集中化和标准化静脉输液混合药物方案,临床药物配置中心可以将药品集中贮存和管理,防止药品流失,变质失效和过期,从而减少浪费。长期以来,住院药房以保证药品供应为目的,各个护士站从药房领取了大量公药,在病人死亡、出院、更改医嘱等情况下不能及时退药,药品积压现象较为普遍,缺乏严格的管理,出现药品流失,失效现象。

2.3硬件设施提供了职业防护的物质保障

传统的配置环境中,护理人员易受到肿瘤化疗和某些细胞毒药物的伤害,产生骨髓抑制反应、胃肠道反应,药物过敏反应,脱发等[3],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此类药物时,由于采用了相对负压的生物安全柜,配置人员需穿戴手套、隔离衣、器皿及护目镜,从而加强了对配置人员的防护。由配置间排出的气体经过净化装置过滤后,不会污染大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我科设有排药间、配置间、成品间、药品周转库、办公区、更衣室等,其中配置间分为细胞毒药物及抗生素类药物配置间和普通药物配置间。抗生素及细胞毒性药物配置间配备有7台生物安全柜,4台用于配置抗生素药物,3台用于配置细胞毒性药物。普通药物配置间配备8台水平层流台。排药区、成品区的空气洁净度为30万级。配置间的空气洁净度为万级,操作台洁净度为百级洁净层流台。

2.4把护士还给病人

调查显示,我国医院住院病人80%以上接受输液,85%的护士用于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75%,护士在病区配药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4]。开展PIVAS服务后,我院各病区平均节约护士1.5人,同时病人的输液时间由原来的10:00提早到9∶00,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更为满意。

2.5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对药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的静脉配液技术和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护理水平,加速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6]。传统的住院药房注射剂调剂工作都是以病区为单位,按每天的用药汇总发药,对用药是否合理,配置是否正确无从审核,无法发挥药师的作用,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医嘱是以每天每一个患者每一组静脉输液为单位,药师通过审方,可以对存在的不合理配伍提出用药建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了药师与临床医生探讨合理用药的途径和密切联系的良好机制,发挥了药师的职业潜能,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还有利于药师开展对药物配伍稳定性和相容性的研究,为临床药学提供服务[7]。

参考文献

[1]付联群,李红梅,杜仙娥等,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与实施,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6,4(7):48,49.

[2]江会,李武平,付菊芳抗癌药物对护士职业性危害及防护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9):771.

[3]浅谈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防护和体会,海峡医药,2012年第2期24卷.

[4]唐志华,曹国建,马正友等,谈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必要性[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1):702-703.

[5]蔡卫民,袁克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用手册.

[6]刘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工作的利弊[J],实用护理杂志,2010,4(20):79-80.

[7]韩英英,浅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与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51-152.